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唐榕

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第六中学 419605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新课程改革如同春风拂过教育大地,为高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理念。历史学科,作为传承文化、启迪智慧的重要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却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学生基础的薄弱,使得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的道路上步履维艰。师资流动性大、专业发展机会少也进一步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农村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农村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单一,多以讲授法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课堂参与度低,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理解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责任感。农村高中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和学生基础等方面与城市高中存在较大差距。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相对不足,限制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这些特殊性要求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必须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农村学生多熟悉农耕生活,可结合农业相关历史内容调整教学侧重,用学生熟悉的场景降低知识理解门槛,弥补资源不足的短板。同时,应充分利用本土历史资源,如地方志、传统节庆、古建筑遗存等,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历史的贴近性与真实感。通过挖掘乡土素材,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与学习代入感,使历史教学更具生命力与感染力,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与育人目标的统一。

二、农村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2.1 教学方法创新

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应积极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如模拟历史事件、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分析法则通过选取典型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利用农村常见的黑板、简易道具(如农具模型替代古代工具)创设情境,避免因缺乏先进设备限制教学,让方法创新更贴合农村学校实际条件。

2.2 教学内容整合

历史教材内容繁杂,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突出重点,简化难点,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和连贯。例如,将相近的历史事件或主题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将本地的历史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比如整合“古代农业发展”相关内容时,融入当地传统农耕技艺、老农具历史,还可邀请村里老人分享农业变迁故事,让抽象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降低学习难度。

2.3 教学评价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应更加多元化,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小组合作能力、历史小论文等多方面的评价。例如,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通过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的不断改进。可增加“历史实践作业”评价项,如让学生拍摄家乡历史建筑、记录长辈口述史,既贴合农村学生生活,又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

三、农村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3.1 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互动中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同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习“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事件进行研究,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角色扮演可利用学生的日常衣物简单搭配扮演服装,小组展示可用粉笔在黑板绘制事件时间轴,无需复杂教具,既降低实践成本,又能让农村学生更易参与。

3.2 教学内容整合的实践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历史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突出重点内容,删减冗余信息。例如,在讲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将相似的政治制度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本地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例如,某农村高中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附近,教师可以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本地历史文化与历史教材的结合”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历史教材的同时,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整合时可优先选取与农村相关的教材内容,如“古代赋税制度”关联本地农业税变迁,校本课程可组织学生走访村里的老祠堂、古桥,实地感受历史,提升学习体验。

3.3 教学评价多元化的实践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历史小论文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例如,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通过布置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的不断改进。实践证明,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时可增加“课堂参与度”细节评分,如记录学生是否主动分享家乡历史故事,小论文可允许以“家乡历史变迁”为主题,让评价更贴合农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提升评价的公平性与引导性。

四、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一过程需立足农村学校资源禀赋,依托本地历史文化与学生生活经验,避免盲目照搬城市模式,同时需持续优化实践细节,让创新真正落地见效,为农村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与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参考文献

[1]石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高中历史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苏国徽,范立君.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人物教学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5,(06):51-53.

[3]庄新怡.新课改背景下“学思之窗”栏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25,(15):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