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研究
葛庆禹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第四中学 155900
一、引言
在高中教育阶段,化学学科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对学生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培养意义重大。但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因化学知识抽象、学习方法单一等因素,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出现被动学习、成绩下滑等情况。激发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不仅能改善学习现状,还能为学生后续深入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奠定基础,因此研究高中化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教育价值。
二、高中化学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分析
2.1 知识抽象难懂,学生理解困难
高中化学知识相较于初中难度大幅提升,像原子结构中电子云的分布、化学键里共价键的形成机制、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化学平衡动态变化等抽象概念,既无法通过肉眼直观观察,也难以用生活经验直接类比,需要学生突破具象思维局限,建立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部分学生在学习时,既难以把握这些知识的核心内涵,又无法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联,比如无法理解电子运动状态与元素性质的关联,长期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学习成就感逐渐丧失,进而慢慢失去对化学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2.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与体验
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仍以 “讲授式” 教学为主,课堂上过度强调知识的灌输,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难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无法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氛围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导致学习兴趣缺失。
2.3 学科联系实际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化学与生活、生产紧密相关,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仅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学生无法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不清楚学习化学的意义,难以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动力,最终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三、高中化学学习兴趣激发的具体策略
3.1 优化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动手与探究体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探究性实验。例如在讲解 “钠的性质”时,除演示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外,让学生分组进行钠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同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 “为什么钠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淡黄色固体?”,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通过动手实验与探究,学生能直观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3.2 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实用价值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挖掘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在讲解 “胶体” 时,结合生活中的豆浆、牛奶、雾等胶体实例,让学生辨别身边的胶体物质;在讲解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铁锈、铜绿等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并探讨防护措施。通过生活情境的融入,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3 整合现代技术,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呈现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代技术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虚拟仿真技术等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例如在讲解 “原子结构” 时,通过三维动画展示原子的构成、电子的运动状态,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在讲解 “化工生产流程” 时,利用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模拟化工生产的操作过程,感受化工生产的实际场景。现代技术的运用能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让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四、高中化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的实践保障
4.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保障策略有效实施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兴趣激发策略的实施效果。学校可构建系统化培训体系,除定期开展化学学科前沿知识讲座,帮助教师更新知识储备外,还可组织专题工作坊,针对实验设计、现代技术应用、情境创设等教学能力进行专项训练,例如邀请专家示范虚拟仿真实验的操作与教学融合方法,或开展优秀教师情境教学案例分享会。同时,搭建教师教学研究平台,鼓励教师组建课题小组,围绕 “如何通过实验改进激发学生兴趣”“生活情境与化学知识点的深度融合” 等主题开展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实践并不断优化,确保兴趣激发策略能贴合教学实际,切实提升教学效果。
4.2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解知识时多关注学生的眼神与反馈,当学生提出疑问或不同观点时,耐心倾听并给予肯定,用 “你的思路很有创新性,我们可以一起探讨是否可行” 这类鼓励性语言替代否定式评价。此外,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在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分工操作并分析结果,过程中引导小组间相互交流经验,分享实验发现,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感,让学生在互动与协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逐步提升学习热情。
4.3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化学学习评价多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综合素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构建多维度、全过程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课堂参与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等纳入评价范围。在实验教学中,从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操作的规范性、数据记录的准确性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课堂上,通过记录学生的提问次数、发言质量、小组合作贡献度衡量其参与情况;课后,结合学生的实验报告、探究性作业完成质量,评估其探究与创新能力。同时,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清晰看到自身优势与不足,感受到每一点进步都被认可,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长期维持学习兴趣。
五、结论
高中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当前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缺失受知识难度、教学方法、学科与实际联系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通过优化实验教学、融入生活情境、整合现代技术等策略,结合提升教师素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实践保障,能够有效激发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提升化学学习效果,为学生后续的化学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还需不断探索与创新兴趣激发策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与教育改革趋势,推动高中化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江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C]//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文化企业赋能教育新生态的融合模式与创新实践研讨会论文集.百色民族高级中学;,2025:185-187.
[2] 周 奎 . 高 中 化 学 教 学 中 合 作 学 习 的 实 施 策 略 研 究 [J]. 智力,2024,(34):160-163.
[3] 祖晓 玲. 互 动式教 学在 高中 化学课 堂中 的实践 探究 [J]. 高考,2024,(2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