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法治教育大单元主题整合策略研究
李芸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三中学 653300
引言
在核心素养培育成为基础教育核心目标的背景下,初中法治教育需打破传统 “知识点零散教学” 的模式,不再仅关注单一法律条文的讲解,而是通过大单元主题整合实现教学内容、活动与评价的系统性重构,以契合初中生法治思维、法治意识与法治信仰的培育需求。当前,部分初中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已尝试大单元主题整合,但整体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在主题规划的逻辑性、资源整合的全面性、评价衔接的连贯性等方面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法治教育大单元主题整合现状
1.1 大单元主题与法治核心素养目标的匹配情况
当前初中法治教育大单元主题与核心素养目标的匹配,多围绕 “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实践” 三大素养维度展开。部分单元主题能将素养目标拆解为具体教学目标,如 “宪法教育” 单元对应 “树立宪法至上意识”的素养要求;但也存在匹配表面化问题,部分主题仅在标题体现素养导向,实际教学目标仍以知识传授为主,未能将素养培育融入教学各环节,导致素养目标与主题内容脱节。
1.2 初中法治教育内容的大单元主题筛选与重组方式
初中法治教育内容的大单元主题筛选,多以教材单元为基础,结合社会热点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重组。常见方式包括按 “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 等主题整合相关法律知识,或按 “校园法治”“社会法治”“国家法治” 等场景重组内容。但部分重组缺乏系统性,存在知识点重叠或遗漏问题,且对地方特色法治内容的融入不足,难以充分贴合不同地区学生的认知与生活实际。
1.3 围绕大单元主题的法治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状态
围绕大单元主题的教学活动设计,多包含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形式。例如 “民事权利保护” 单元,通过模拟消费维权情境让学生实践维权流程;但实施中存在活动形式化问题,部分活动缺乏深度探究环节,学生仅停留在表面参与,未能通过活动深化对法治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且活动实施时间分配不合理,影响整体教学节奏。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法治教育大单元主题整合面临的挑战
2.1 大单元主题与各学段法治知识点的关联性不足
初中不同学段的法治知识点存在递进关系,但当前大单元主题设计常忽视这种关联性。低年级主题与高年级主题缺乏逻辑衔接,如低年级 “规则意识” 单元与高年级 “法律规范” 单元未形成有效关联,导致学生难以构建系统的法治知识体系。同时,部分主题内部知识点整合松散,未能围绕核心主题形成知识网络,影响学生对法治知识的整体理解。这种关联性不足不仅影响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系统性掌握,还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和迷茫。例如,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了基本的规则意识,但在高年级学习法律规范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衔接,可能无法将两者联系起来,导致对法律规范的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如何在大单元主题设计中充分考虑各学段法治知识点的递进关系,形成系统化的法治知识体系,是当前初中法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适配大单元整合的初中法治教学资源供给欠缺
适配大单元整合的教学资源供给存在明显不足,现有资源多为单一的教案、课件,缺乏多样化的案例库、实践活动方案及数字化资源。例如 “社会治理” 单元,难以找到贴合初中生认知的地方治理案例与模拟实践素材;且资源更新滞后,无法及时融入最新法律修订内容与社会法治热点,导致大单元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资源供给的不足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难度,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在准备 “社会治理” 单元时,由于缺乏合适的案例和实践素材,可能只能依赖有限的教案和课件,无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因此,开发和整合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特别是案例库和实践活动方案,对于支持大单元整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3 契合大单元整合的法治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法治教育评价仍以知识测试为主,缺乏契合大单元整合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侧重法律条文记忆,忽视对学生法治思维、实践能力的评估;评价方式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学生自评、互评及实践表现评价;评价结果仅以分数呈现,无法全面反映学生法治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难以发挥评价对大单元整合教学的导向与改进作用。这种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不仅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其法治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例如,学生可能在知识测试中取得高分,但缺乏实际应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提升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法治教育大单元主题整合优化策略
3.1 构建 “素养导向 — 主题关联” 的大单元主题规划体系
以法治核心素养为引领,构建 “学段衔接、主题连贯” 的规划体系。先明确各学段素养培育重点,再按 “基础认知 — 能力提升 — 实践应用”的逻辑设计大单元主题,确保低年级与高年级主题形成递进关系。同时,强化主题内部知识点的关联性,围绕核心主题梳理知识脉络,避免知识点零散化,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法治知识与素养体系。
3.2 打造适配初中教学的法治教育大单元资源库
联合教师、教研机构及法律实务部门,共同打造多元化资源库。资源库涵盖典型案例(含地方特色案例)、实践活动方案、数字化素材(如法治微课、模拟法庭视频)等,按大单元主题分类整理,方便教师检索使用。定期更新资源库内容,融入最新法律动态与社会法治热点,确保资源时效性与实用性,为大单元整合教学提供充足支撑。
3.3 建立贴合大单元整合的法治核心素养多元评价机制
建立 “过程 + 结果”“知识 + 能力” 的多元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表现;终结性评价侧重对学生法治知识应用与素养发展的综合评估。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及家长评价,丰富评价主体;制定清晰的素养评价标准,从 “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实践” 三个维度设定具体指标,全面反映学生素养发展水平。
四、结论
本文围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法治教育大单元主题整合展开研究,梳理出其在目标匹配、内容重组、活动实施三方面的应用现状,明确了主题关联性、资源供给、评价体系三大应用挑战。通过分析可知,大单元主题整合虽能破解初中法治教育碎片化问题,但需解决多方面实践难题。提出的规划体系构建、资源库打造、评价机制完善等优化策略,可为大单元整合的有效推进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1]高秀春.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三讲六维”路径探微[J].教育界,2025,(22):29-31.
[2]洪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5,(07):7-9.
[3]杨志义.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新途径[J].华夏教师,20 24,(32):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