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PP 模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王瑞雪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262500
引言
科学合理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一定促进作用,亦能帮助教师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及水平,实现思政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引入CIPP 模型,通过即时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识别出思政教学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在针对性优化策略的实施中不断提升思政育人质量,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一、CIPP 评价模型
CIPP 模型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其涵盖了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四个环节,CIPP 即这四个环节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此模型相较于传统评价方式而言,将评价的关注点从最终的结果转向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过程,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将每一步教学目标都能落实至教学的方方面面,有效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在此评价模式下,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更大提升,在面对复杂多变市场环境时可以保持冷静、沉着的心态,确保自身在职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CIPP 模式下的教学评价,目的不在于证明,而是不断改进,能够通过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发现思政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此种具体针对的反馈更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其不断优化与补充自身的专业素养,强化自身思政教学能力,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教学体验。此外,CIPP 评价方式还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态度,并结合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此种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为核心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技术性人才,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教学优势。
二、基于CIPP 模型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一)背景评价
特定的环境下评定其需要、问题、资源和机会,关注课程计划实施的社会、经济、技术等背景因素,评估课程设计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契合度及实施的可行性。为了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高职院校应当给予思政建设一定的支持与扶持,从领导层到教师到学生都能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思政教育作为一项系统且长期的工程,可以从政策方面入手,制定一系列支持思政目标实施的政策,将思政教育融合贯通至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推动思政教学的有序开展。
(二)输入评价
其实质主要是对方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进行评价,旨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达到目标所需的各类资源、方案、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或方案。此评价中更加关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可以投入一定的经费与资源,对教师进行系统化培训,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品德修养,才能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效果。在此过程中,可以组织教师参观、学习课程思政示范课,提升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造诣,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评估高职院校的思政资源投入可以为后续思政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保障。
(三)过程评价
对方案实施过程中作连续不断地监督、检查和反馈,旨在发现方案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者提供修正与优化方案的有效信息。在思政教学评价中,可以从课程目标设定、课程教案编制、课程教学实施三个核心环节入手,关注高职院校对现有资源的利用情况。具体而言,在课程目标设定中,可以从思政核心理念与课程实施的融合入入手,评估各个思政目标的可操作性与执行情况,若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需及时作出调整与优化,确保思政目标与课程实施的一致性与贯通性,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涵养其品德行为。其次,课程方案的编制主要是为后续思政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依据与参考,为了强化思政育人效果,可以评估方案内容的全面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思政各元素,以此实现课程思政与整体教学的深度融合。此外,课程教学的实施作为过程评价的主要环节,此过程需要关注教学方法选择的准确性、教师态度、学生参与程度等等,通过对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评价来检验最终的教学质量。并且,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相关企业在思政教学中的参与性,如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等环节,旨在评估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践技能,确保毕业生能够在适合自身的岗位上发光发亮。
(四)结果评价
通过测量、判断、解释方案成就等,评估目标达成程度,并从中提炼经验为后续方案的优化与改进带来建设性意见。此评价重点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道德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估,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在思政课教学评价中,主要从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出发,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进行精准评价,助力思政课程的深入发展。首先,教师评价的开展,主要是从学生课程学习的满意度、获得感、思政目标达成情况入手,帮助教师认识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断提升自身在思政领域的专业性,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其次,对于学生的评价,可以从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三方面入手,为学生带来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1.教师角度。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作业完成情况,亦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理论理解、价值认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思想品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2.学生角度。即通过自评或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审视自身在思政课学习中的收获与成长,将所学思政知识内化为实践行为。3.用人单位视角。即从学生的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心理品质方面入手,评估思政育人目标与行业需求的一致性,其中职业素养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品质;沟通能力评价则通过学生与他人的沟通、配合入手,评估其是否具备较高的团队协作能力;心理品质这从学生的情绪管理、生活态度、抗挫折能力入手,评估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社会环境时的心理韧性。在全面、立体、客观评价体系下,可以真正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全能人才,助力社会发展与创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言,有效教学评价能够为教师与学生给提供宝贵的反馈意见,是学生与教师成长的内在驱动力。而CIPP 模式作为一种兼具决策与改良的动态性评估方式,能够最大保证评价的公平与科学性,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协同性,以此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因此,在思政课程教学中,应当认识到CIPP 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并主动构建以诊断改进为目标与综合评价为抓手的CIPP 评价体系,培养出具备全面技能的毕业人才,强化毕业生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吴亲园.基于 CIPP 模式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5,27(3):47-51.
[2]牟佳宏.何为.难为.应为:基于 CIPP 模式的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三维探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5,23(3):83-86.
[3]李桂云.CIPP 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探索[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4):68-71102.
本文系 2024 年度院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基于CIPP 模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410,课题负责人:王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