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研究
崔宏岩 齐远亮
兰州新区宗家梁学校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当时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作业设计重视程度有限,存在“题海战术”的情况,限制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新课标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出发,调整和优化作业设计,从而助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掌握。
一、初中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初中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有效整合,进而给学生呈现不同形式的作业,让学生参与不同作业项目中掌握教材知识内容,转变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态度和思想[1]。学生对初中数学作业要消除排斥心理,使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和兴趣投入到知识学习中。
(二)丰富学生整体知识储备
初中数学作业跨学科设计,要求教师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联动起来,在数学作业中完整体现。跨学科作业中,教师要深入了解不同学科的知识特点,整合知识内容,使学生知识储备会得到明显地丰富,掌握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内容,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创新作业形式
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初中数学作业主要是以书面的形式呈现,而跨学科作业设计理念的融入,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实践性,调查性作业等,实现作业形式改革,丰富学生完成作业体验,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二、初中数学跨学科作业设计策略
(一)创新作业形式,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要以书面作业为主,围绕数学学科阶段性教学内容,丰富作业形式,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实践类,操作性作业,从而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核心素养[2]。初中阶段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够成熟,面对书面化作业时,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其中重点的数学知识内容,影响了作业对学习的效果。教师落实操作型作业,围绕教材知识内容,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建立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更好体验和掌握数学知识内容,教师从学生认知出发,结合其学习经验,实现不同学科的知识迁移。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勾股定理》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前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先自己了解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深度的同时,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落实分层设计理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承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层,让数学作业难度契合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而满足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核心素养的需求。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为了提高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科学性和针对性,要将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梳理作业问题难度,避免出现学生完成作业时打击学习自信心的情况。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一次函数》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练习题时,要先将学生分层ABC 不同的层次,主要依据是学生自身能力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难度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可以灵活应用和掌握数学知识概念,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在阶梯锻炼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发散作业理念,夯实核心素养
新课标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发散作业设计视角。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跨学科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从逻辑思维,观察能力等不同方向出发,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成长。教师在发散作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避免跨学科作业难度设计过高,影响学习效果。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一次函数》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整合语文古代诗词中点数学知识,特别是函数相关内容,教师依托跨学科作业有效设计,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的广泛联系,拓宽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视野,掌握数学教材知识内容同时,理解不同学科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
结束语
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业设计是初中数学教学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要积极落实跨学科设计理念,丰富作业内容,帮助学生突破学科限制,推动学生向全面化和生动化的角度发展,进而发挥作业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景芳 , 初宁宁 , 王树飞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C]// 东师“前沿课堂”大家坛(2024 春)优秀教研成果集.2024.
[2] 曹俊玲 .STEM 教育下初中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J]. 家庭.育儿 , 2020,000(010):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