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法实践研究

作者

史小丽

广平县胜营镇中心校 05765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教育界愈发注重“趣味教学、个性提升、全面发展”,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门关键词,指引着广大教师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并付诸实践。分层教学法立足于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与个性化特点,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评价等进行科学分层,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现状,以适合的节奏进行学习与探索。小学数学教师应用分层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在“趣、质、效”结合的课堂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自主投入各种探索与实践活动,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1 分层教学的内涵

“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思想核心,强调在教学中综合分析学生个人兴趣、知识能力、学习水平及基本需求等因素,从而分层次地展开教学引导。需要注意的是,划分层次并非将“优劣”的标签贴在学生身上,而是对学生特有之处进行识别,为学生量身打造学习方案。借助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巧妙规划教学方案与方法。针对学困生,注重培养兴趣与巩固基础知识;针对学优生,注重知识视野的拓宽,强化处理具体问题能力。差异化与个性化是分层教学的核心,需要教师观察力敏锐,具备高度责任心,充分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化需求,引导其积极参与课堂探索,营造生生协作、师生共融的良好学习氛围。

2 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法实践的必要性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与习惯等都存在差异,这种个性化差异导致标准化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每个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化进行层次划分,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课程设置及教学手段,有利于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与其相匹配的学习进度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学数学课堂中分层教学法实践策略

3.1 学生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策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与分层。教师可借助多种方式收集学生的信息,如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留意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判断其知识理解水平;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实施小型测验,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基于收集到的信息,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把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划分为 A 层;把学习态度认真但独立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划分为 B 层;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划分为 C 层。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分层并非固定不变。随着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和进步程度的不同,教师应灵活调整学生的层次,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能不断地取得进步。

3.2 优化小组合作模式,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是分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优化小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以便在合作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共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合作过程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为小组提供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3 作业量与难度分层

在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中,合理调整作业量与难度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教师应遵循“量力而行”的设计原则,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理论依据。作业量与难度分层的设计以多个教育理论为基础。首先,“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学习活动应介于学生现有能力和潜在发展能力之间,教师通过适度的支持,帮助学生逐步达到更高水平。其次,“因材施教理论”指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和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避免“吃不饱”或“消化不良”的现象。最后,“认知负荷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资源有限,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和精力,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升学习效率。基于这些理论,作业分层设计必须兼顾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特点,通过合理调整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既为学困生提供适度支持,也为学优生提供足够挑战,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高效完成作业,并获得成就感。

3.4 多维度评价分层,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既能够检验课堂教学成效,帮助教师合理把握学生学情,又能够收集学生意见反馈,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提供明确的改进与发展方向。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中,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涵盖不同学生在交流与讨论、思考与探究、合作与实践、分享与评价等活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因素,小学数学教师需以这些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打造出多维度的分层评价体系,提高分层评价整体质量,促进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

结语

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基本理念,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需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科学诊断、精准分层、差异化教学设计等环节,构建多层次教学目标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梯度设计,确保各层次学生均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朝堂 .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4(15):75-77

[2] 兰石汪 .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亚太教育 ,2024(09):97-99

[3] 常志杰 . 刍议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3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