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基于新课标,探究初中英语连贯教育教学法的有效性

作者

张国丹

隆昌市知行中学 642150

引言

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往往重知识、轻能力,课堂结构碎片化、任务割裂,学生缺乏语言迁移与综合运用的机会,导致“学而不会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建构”转变,从“单课突破”向“单元推进”过渡。连贯教育教学法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教学实践理念,它主张教学活动应具备系统性、递进性和关联性,实现语言输入与输出、知识与能力、课堂内外的有机融合。本文拟通过三个方面系统探讨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与实效反思,为一线教师提供具体教学参考与改进建议。

一、连贯教育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新课标契合点

1.1 连贯教育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连贯教育教学法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系统建构与持续生长。它主张教学过程应具备逻辑性与阶段性,通过“螺旋式递进”“前后呼应”“横向整合”等方式,将语言知识、交际功能、学习策略等融为一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链条。在英语教学中,这种方法尤其重视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倡导情境引导、任务驱动、反思反馈,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不断内化与迁移语言知识,逐步形成语言能力。

1.2 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要求

新课标提出“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导向、学用结合”的总体目标,强调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这与连贯教学法中“以学生为中心、任务驱动与反思整合”的理念高度一致。尤其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新课标倡导围绕主题语境、核心语法、语篇结构和语用目标,开展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这正是连贯教育教学法施展的核心场域。因此,从理论层面看,连贯教育教学法与新课标具有高度契合性,为其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二、连贯教育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2.1 单元整体设计与任务链的构建

连贯教学的实施首先应从单元层面进行整体设计,教师需明确单元主题、语篇结构与能力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任务链。以“健康生活”单元为例,教学设计可从词汇识记(如 healthyfood, exercise 等)入手,逐步过渡到阅读语篇(如饮食习惯的介绍文章),再到口语表达(如介绍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最终完成书面表达任务(如撰写一封健康建议信)。通过设计递进式的语言活动,将词汇、语法、功能和情境融合,推动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实现语言能力的逐步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应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安排多轮反馈与修订,强化语言输入的系统性和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实现教学目标的螺旋推进。

2.2 课内外资源整合与学习路径延展

连贯教育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更应将课外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扩展语言学习的时间与空间维度。例如,在学习“环保”主题单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后采访家庭成员或社区志愿者,收集关于环保行为的英语表达,随后整理成英文手抄报并进行班级展示。此外,还可借助英语学习平台、微课视频等技术手段,推送相关听力材料和阅读语篇,促使学生在课外形成自主学习闭环。同时,教师要注重学习反思的引导,如要求学生在完成口语或写作任务后进行自我评价或互评,引导其关注表达内容、语言形式及交际效果等维度,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生长。

三、连贯教育教学法的成效分析与实践反思

3.1 教学实效的具体表现

在实际应用中,连贯教育教学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首先,课堂教学更具逻辑与条理,教学内容之间实现有机贯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主题、语篇、任务之间的统一性,学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其次,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显著提升。在完成单元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逐步掌握如何将词汇、句式和语篇策略灵活运用于表达中,特别是在写作和口语输出方面表现出更高的完整性与条理性。此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也明显增强,在任务驱动下更积极参与活动、乐于表达观点、互相交流反馈,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3.2 当前问题与改进建议

尽管连贯教学法优势明显,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一些教师在设计任务链时缺乏系统性,任务之间衔接不紧密,容易出现“活动形式化”的问题。其次,部分教师教学节奏把控不当,导致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影响了任务完成的质量与效果。此外,学生层面也存在语言基础不均、个体差异大的情况,部分学生在完成综合任务时存在表达困难和焦虑感。对此,建议教师加强教学设计培训,提高任务设计与统筹能力;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差异合理分配任务难度;同时强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利用区域教研平台推广优秀案例,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学校层面也应提供制度保障,鼓励教研组合作备课、联合磨课,为连贯教学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

总结

连贯教育教学法作为新课标理念下的重要教学探索,紧扣语言实践与素养培育目标,打破传统教学的割裂与片面,构建起主题驱动、任务衔接、语言整合的教学新模式。其在教学组织、学习路径、能力培养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成效,是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未来,应持续加强对该教学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在教学评价机制、教师专业发展及资源建设等方面形成更系统的支持体系,推动英语课堂真正走向连贯、有效与深度融合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高传静 . 衔接与连贯教学对初中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25.

[2] 何爱晶 , 廖颖琪 , 高琼 .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语篇知识教学策略探究 [J]. 教学月刊·中学版 ( 外语教学 ),2024,(06):65-71.

[3] 李爱萍 . 浅谈英语连贯式教学法 [J]. 教学与管理 , 2004,(0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