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优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探究

作者

王馥娜

平顶山市宝丰县中兴路小学

在当前我国小学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得以体现。班主任要意识到,良好的班级氛围对于小学阶段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推动作用,积极落实班级管理工作创新,满足当前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以期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面对的问题

(一)管理工作重点存在偏向性

当前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部分班主任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对管理工作开展的重点缺乏全面系统地认识,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进而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1]。班主任对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缺乏深入认知,面对管理工作重点不明确的情况,一味地关注程度,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后续教学工作开展十分不利。

(二)家校合作机制不够成熟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小学阶段学生成长的重要方面,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家校合作机制建立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教师缺乏对家长在管理工作中作用的正确认识,导致两者不能实现有效协作。部分家长缺乏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被动配合班主任开展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意识,导致家庭教育价值难以有效体现。

(三)学生自主管理意识薄弱

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主体,但是部分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忽视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单纯地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部分学生对班主任存在过多的依赖,忽视了自身个性发展,对于后续班级管理工作质量提高不利。班干部选拔方面,部分班主任对选拔标准设计不够严谨,忽视了对班干部的培养,导致了班级管理工作积极性不足。

二、优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措施

(一)家校联手,管理教育学生

当前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面临诸多挑战,如学生个性差异大、家校沟通不畅、班级活动单一等问题,所以小学班级管理优化工作开展非常重要,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家长的力量,从而推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2]。教师可以将管理系统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和家长合作完成,班主任通过意见收集表的方式,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从而达到家校联手的效果,家长通过此类方式,也能对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有系统的掌握,进而优化家庭管理体系。班主任还可以向家长展示教学成果,介绍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和家长进行针对性地交流,构建家校协作管理体系,让双方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拉近学校和家庭之

间的距离。

(二)构建优质的班级文化

班集体文化可以反映出班级特点,班主任通过创建特色文化体系,从而增加班集体荣誉感,实现班级学风的优化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其管理策略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班级的和谐。良好的班级文化,对于学生学习有明显的影响,班主任为学生设置一个可以展示学生特长的班级文化角,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文艺特长,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同时培养学生自信心。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和设计班级制度,并将制度条款融入学习和生活中,通过班级文化的有效构建,让学生产生班级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班级主人地位。

(三)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提高自身沟通能力

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重视自身良好形象的构建,特别是实践过程中,班主任要给予学生尊重。教师和父母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成长,增强父母交流意识,同时应用不同的交流方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家校合作是优化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增加家长和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提出针对管理措施的建议。例如,班主任通过举行学校交流会,将家长聚集到一起,解决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管理工作呈现出针对性特点,发挥教育作用同时,构建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同时推动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班主任全面落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联合,同时明确班干部选拔制度,以身作则,构建公平的氛围,实时沟通学生自身想法,进而落实班级管理工作优化措施,深化科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结束语

新课标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优化,是实现学生综合成长的关键。随着班级管理工作的落实,学生实现自我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根据班主任管理工作实现,积极改进和优化管理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4(19):175-177.

[2] 李鹏程 . 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D]. 青岛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