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初探

作者

刘福选

汕头市澄海澄华中心小学 515800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智能教育是目前的主要任务,应积极推进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智能产品与服务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推进基于人工智能的精准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推动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采取创新的教学路径,合理运用人工智能,解决目前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运用人工智能,调动学习热情

人工智能技术包含很多信息化元素,其中不乏一些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源,将其融入小学信息科技课堂中,能够有效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优化学生的知识学习体验,满足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第3 单元分享生活——多媒体与社交网络”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借助线上智能教育平台为学生呈现真实的互联网社交案例,利用线上智能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其次,教师还可以借助线上“智慧课堂”构建为学生进行实践化演示,详细讲解社交网络的相关运用工具和技巧。通过直观的演示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内涵,同时更能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到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社交网络的多样性以及与自身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因此,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活动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能化课堂环境,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更能使学生深入掌握学科知识要点,感知人工智能的教育价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融入生活案例,提升信息素养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早已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一些学生的家中同样也会使用到一些人工智能家具产品,这些人工智能化产物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难题,提高生活品质。但是,在目前的信息科技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运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活动时,常常会忽视其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未能感知到人工智能对自身实际生活和知识学习的价值,也难以了解到当前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态势。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感知,强化学生信息化素养水平,教师应当积极构建人工智能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桥梁,利用课堂视频、图片等资源的展示,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到人工智能对生活及学习的积极影响,学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可以全面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当前发展趋势及特点,从而增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水平。

三、组织合作学习,促进能力发展

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活动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在学习领域的运用方式,感受其时代性的价值。而由于很多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技术产物,为此对于这项技术缺乏一定的关注度。因此,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带领学生一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变革,感受人工智能对自身生活与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第 2 单元人脸识别——察言观色”单元教学工作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讨论,比如: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具有人脸识别技术的设备?能否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功能性和技术性谈一谈你们的认识。仅仅依靠人脸识别能否保证信息安全呢?利用这种合作讨论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有效总结单元知识要点,同时更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

简要而言,小学信息科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工作,基于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为小学生信息化素养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另外,信息科技教师也应当及时发现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探寻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优化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宇航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AIGC 在教师备课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3(22):8-12.

[2] 隋海营 . 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策略 [J].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2023(1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