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英语“Family and Friends”单元主题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作者

陶晓秋

江苏省丹阳市蒋墅中心小学,212300

1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意义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力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核心家庭结构、开放式朋友相处模式等多元文化,打破单一文化认知局限,拓宽国际视野,培育包容开放的文化心态。同时,通过剖析家庭成员称呼、聚会用语等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理解英语表达的深层逻辑,有效提升词汇记忆效率与句型运用能力。此外,借助模拟西方家庭聚会、跨国友谊对话等场景,学生能在实践中感知文化差异,学会尊重不同文化习俗,避免因文化误解产生交流障碍,从而逐步构建起系统的跨文化交际思维与实践能力[1].。

2 培养策略

2.1 设定明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

在制定“Family and Friends”单元教学目标时,除了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外,要明确设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例如,让学生能够识别中西方家庭观念、朋友交往方式的主要差异;在描述自己的家庭和朋友时,能适当融入文化背景知识;在模拟跨文化交际情境中,能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得体地进行交流。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细化到每个教学环节,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有序开展。

2.2 整合教学内容,融入文化元素

对比文化差异:在讲解家庭成员称呼、家庭活动等内容时,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如介绍西方的感恩节家庭聚会,与中国的春节家庭团圆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中家庭聚会的形式、意义和传统习俗的差异。同时,对比中西方朋友交往方式,如西方朋友间更注重个人空间和独立性,而中国朋友之间交往更亲密、互助,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

引入文化故事和节日:选取与家庭、朋友相关的英语文化故事,如《The Ugly Duckling》中丑小鸭与朋友的经历,通过故事讲解,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中对友谊的诠释。此外,介绍西方与家庭、朋友相关的节日,如圣诞节时人们与家人朋友互赠礼物、共同庆祝,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强其文化体验[2]。

2.3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情境模拟活动:创设跨文化交际情境,如模拟中西方家庭聚会场景、不同文化背景朋友间的对话场景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中国家庭和西方家庭的成员,在聚会中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同时注意遵循不同文化的习俗和礼仪,如西方家庭聚会中注重准时到达、礼貌交谈等,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以 “中西方家庭和朋友文化差异” 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家人和朋友等方式收集信息,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最后,每个小组以海报、演讲等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文化体验活动: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西方家庭传统美食、学习西方家庭游戏等。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西方饮食文化中与家庭相关的习俗,如感恩节的火鸡大餐。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西方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的兴趣和能力。

2.4 完善教学评价,关注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活动中,观察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情境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理解文化差异、是否能得体地进行交流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则让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如是否积极参与跨文化交际活动、是否尊重不同文化等,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全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3 结语

综上,通过设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融入文化元素、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以及完善教学评价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增强文化意识,拓宽文化视野,为其在未来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奠定坚实基础。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喻欢 .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5(2):68-71.

[2]. 杨丽燕 .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4(4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