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体验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探讨
傅雅琴
义乌市香山小学
引言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领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体验。近年来,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强调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和形成态度。通过探讨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分析其设计与实践策略,能够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美术体验式学习的概念及教学意义
所谓小学美术体验式学习,是指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以直观感受、实际操作等方式,去感知、理解美术知识与技能,从而获得情感体验与认知提升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色彩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调配颜料,观察不同颜色混合后的变化,这种直观的体验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色彩的原理[1]。
从教学意义来看,体验式学习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当学生亲身参与到美术创作、欣赏等活动中时,会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从而主动探索美术的奥秘。比如在制作手工剪纸时,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发现剪纸的乐趣,进而对剪纸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同时,体验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不受传统思维束缚,能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美术作品。例如在绘画创作课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有的学生画出了奇幻的海底世界,有的学生描绘出未来城市的模样,展现出丰富的创造力。此外,体验式学习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将所学美术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更好地掌握美术技巧,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2]。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体验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策略
(一)教学联系生活
生活与美术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生活是美术创作的灵感源泉,美术则是对生活的一种艺术化表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能够使抽象的美术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元素,如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民俗文化等,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种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知识,还能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使美术学习成为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重要途径,实现美术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有机结合。
以浙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2 课《江南民居》做教学举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寻访江南民居”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跟随家长前往附近的江南古镇,如乌镇、西塘等,实地考察江南民居。学生需带着任务去观察,如记录民居的门窗样式、马头墙的造型、屋檐下的雕花等细节,并拍摄照片或绘制简笔画。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的考察经历和所见所感,教师结合学生的分享,深入讲解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如马头墙的防火功能、门窗上的吉祥图案寓意等。随后,开展“我心中的江南民居”创作活动,学生依据考察所得素材,运用彩泥、纸张等材料,制作立体的江南民居模型,将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转化为艺术创作,深刻体会江南民居的魅力,同时锻炼了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使体验式学习落到实处。
(二)趣味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体验式学习的关键环节,能够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体验和学习美术知识。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趣味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趣味情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如利用故事、游戏、表演等元素,将美术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掌握美术技能。通过创设趣味情境,可以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枯燥与单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美术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 [3]。
以浙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4 课《童谣童画》做教学举例。教师首先通过播放熟悉的童谣音频,如《小兔子乖乖》,营造出温
馨、欢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沉浸在童谣的韵律中。接着,教师邀请学
生上台扮演童谣中的小兔子、大灰狼等角色,其他学生则在座位上跟
随音乐节奏拍手、模仿动物叫声,将课堂变成一个充满趣味的“童谣剧
场”。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角色的表情、动作,思考如何用
画笔将这些生动的瞬间定格。随后,学生在绘画创作时,脑海中有了清
晰的画面,能更自然地将童谣中的情节、角色形象融入画作,用色彩和
线条展现出童谣的趣味与意境。这种趣味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画中悟,充分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有效提升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智慧课堂引入
智慧课堂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的一种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智慧课堂,能够为体验式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资源与工具。智慧课堂中的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智能交互设备等,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美术的魅力。同时,智慧课堂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从而实现精准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通过智慧课堂的引入,可以拓展小学美术教学的时空界限,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不断提升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4]。
以浙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 18 课《中国传世名作》做教学举例。
教师利用智慧课堂的多媒体设备,展示高清的《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等名作,让学生近距离欣赏细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仿佛置身于画中街市,感受宋代繁华。同时,通过网络资源链接,学生可查阅画家生平、创作背景,深入了解作品内涵。在课堂互动环节,智能交互设备让学生对名作进行临摹、创意改编,并实时分享作品,教师依据数据分析给予针对性指导。课后,学生还能通过智慧课堂平台继续探索其他传世名作,拓展知识边界,真正将体验式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领悟中国美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审美与创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体验式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的结合,揭示了该教学模式的显著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将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创设趣味情境以及引入智慧课堂技术,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创作热情,还显著促进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策略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有助于构建更加生动、互动的学习环境。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这些策略,探索其在不同教学条件下的适应性和效果,同时拓展体验式学习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以期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真 . 体验式教学对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价值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4,(30):55-57.
[2] 洪明玉 . 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式学习的尝试 [J]. 青少年日记 ( 教育教学研究 ),2019,(09):271.
[3] 陈菊 . 刍议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式教学的实践 [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 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四). 公主岭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2022:5.
[4] 沈洁. 小学美术课堂中体验式学习的有效实践[J]. 基础教育研究,2018,(0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