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构探究
王英华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中心小学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能力,还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重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文明成果,是民族精神的根基。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并理解这些文化精髓,从而巩固和传承这一文化根基。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从而建立起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和自豪感。这种文化自信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古诗词、文言文等。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文化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包含了许多优秀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通过学习这些文化内容,学生可以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正直、宽容、孝顺等美德,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丰富语文课堂内容,提升教学趣味性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使语文课堂不再单调乏味。通过引入古诗词、成语故事、传统节日等内容,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互动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扮演着文化传承者的关键角色,他们需敏锐地洞察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宝藏,如璀璨的古诗词、富含哲理的成语故事、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以及深远影响的历史典故等。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曹冲称象》为例,教师不仅应生动讲述曹冲如何巧妙运用浮力原理解决称象难题的智慧故事,更要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如船舶航行中的浮力平衡、潜水艇通过调整自身重量实现水下浮潜的奥秘等,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之间的紧密联系。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还可以设计动手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利用简易材料动手制作小船模型,并亲自进行浮力实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直观感受浮力现象,还能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中科学智慧的感悟和认同。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体验,更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老的智慧之光在现代学生
的心中熠熠生辉。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授《将相和》这一经典课文时,巧妙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而深刻的学习体验。通过构建情境教学模式,教师精心布置场景,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战国时期的赵国宫廷之中。随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每位学生都被赋予了一个鲜活的角色,无论是智勇双全的蔺相如,还是英勇善战却性格刚愎的廉颇,学生们都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角色的演绎中。在表演“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等关键情节时,学生们通过台词的揣摩、情感的投入以及肢体语言的展现,不仅生动再现了历史事件的跌宕起伏,更深刻理解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与廉颇的知错能改等高尚品质。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在享受表演乐趣的同时,也收获了知识的积累和品格的熏陶。
(三)结合生活实际,增强文化认同感
教师应将传统文化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传统文化的影子,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例如,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了解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并参与相关的庆祝活动。在中秋节期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中秋赏月”活动。通过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中秋传说故事,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品尝月饼等习俗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拓展课外阅读,提升文化素养
教师应鼓励学生拓展课外阅读范围,阅读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文章和故事。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中国神话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读物,并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或读后感写作活动。在分享会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在写作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跨学科融合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趋势。这一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间的壁垒,促进了知识的整合与迁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要求,强调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为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唐雅琴 .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J]. 名师在线 ,2023(13).
[2] 孙旭.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探讨[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 首届中国教育创新大会——教育发展与创新分论坛论文集 . 首届中国教育创新大会——教育发展与创新分论坛论文集 ,2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