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王佳
阿拉善左旗第五中学 750306
引言
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不仅着眼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更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学会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并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内容包括中国地理的内容比较广泛,这也就为培养初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奠定了足够的素材和空间。故而,寻求和设计地理教学中培养以学生地理实践力为基础的策略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一些教师仍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主动思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与掌握缺少深度,实践力得不到很好地锻炼。部分农村学校因缺乏交通支持,难以组织远途实地考察;城市学校则受课时安排限制,实践活动常被压缩为‘课堂演示’。而且,有的进行了实践教学但还是出现了形式单一、内容浅显、枯燥无味等现象,没有较好地起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作用。如某校组织的实地考察活动,只是单纯地带着学生去看,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去观察、分析和思考。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对地理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有些学生由于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不足,在实践活动中出现畏难的情况,降低了参与度及实践效果。
二、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化学习
八年级“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经济发展”等章节,可围绕学生所在区域设计调研项目。以“探究本地气候与环境问题”为例,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师提出核心问题“我们市区的气候问题,引导学生分组,明确“观测组”“访谈组”“资料组”分工。观测组携带温度计、风向标、pH 试纸等工具,实地测量当地的温度、湿度、风力、空气污染指数等。访谈组走访周边居民、环保部门,记录近 5 年的气候变化;资料组查阅当地气象局数据,查阅相关资料。传统单一的课堂知识讲授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需要通过借助项目式学习,创新教学方式,以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
(二)开展实验探究,培养科学精神
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地理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例如,在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实验。准备一些不同高度的小土堆或模型,让学生用白纸覆盖在上面,通过测量不同点的高度,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白板进行等高线模拟图演示实验,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等高线的概念和绘制方法,以及地形与等高线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对地形图的判读能力。同时,实验探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组织实地考察,增强实践体验
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能够亲身体验地理环境,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直观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调查工作。在实地调查中,如观察当地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城市规划建设等。在实地调查之前,教师要精心备课,事先做好调查工作计划,明确调查目的、内容、要求,让学生知道怎样去调查研究、观察重点、方法是什么。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问,培养学生观察技能、思维能力等。考察结束后,让学生组织整理总结交流,让学生谈自己的考察收获与感受,再次深化地理知识的认识。
结论
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其对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地理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实验探究、实地考察、开展项目式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地理教学策略,会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活动参与,让学生的实际动手动脑学习地理知识、锻炼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思维与创新思考能力,真正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成长、进步,在以后学习、生活和人生发展中形成最基础的知识框架和思想理念。“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帮助学生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城市规划等现实问题时形成地理思维”,提升研究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俊华.UbD 理论引领下初中地理单元整体教学探讨——以“中国主要产业”为例 [J]. 教育观察 ,2025,14(11):62-64+81.
[2] 张倩 . 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探讨[J]. 中学政史地 ( 教学指导 ),2025,(0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