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以项目式为例的实践研究
范谷芬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前卫镇前卫中心小学 652602
引言
现在教育理念一直在变,跨学科学习成了教育领域大家都关注的重点。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开展跨学科学习对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很重要。项目式学习有独特的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能把多学科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项目式学习,不再只学单一学科的知识,而是在真实的情境里用多学科知识完成任务,这样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培养创新思维、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一、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项目式特点
1.1 情境真实性
项目式学习特别重视创设和生活实际很贴近的情境,就是想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里学习和探索。比如在“家乡文化探索”项目中,学生围绕家乡的历史古迹、传统美食、民俗风情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家乡是学生生活的地方,他们很熟悉,这些真实的东西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知道知识和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学生去拜访家乡的老人,要用语文的沟通方法获取有价值的文化信息;参观古迹的时候,要认真观察并记录;参与美食制作,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生动的文字。在这些实践中,学生不断用语文知识记录、整理和表达,既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语文实践能力也慢慢提高了[1]。
1.2 学科融合性
项目式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把语文和其他学科知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创造一个多元的学习环境。拿“学写观察日记”项目来说,学生学习的时候不再只局限于一个学科。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要用语文知识准确又生动地描述植物不同阶段的样子;同时,结合科学知识,了解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原理,探索生命的奥秘;用美术技巧画出植物每个时期的独特形态,把看到的画下来;甚至还能用音乐创作,把对植物生命的赞美融入到旋律里。通过运用多学科知识,学生能从不同方面深入研究项目主题,逐渐建立起更全面的知识体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1.3 学生自主性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校园图书角优化”项目为例,从项目刚开始的规划,到收集资料,再到设计方案和最后的成果展示,整个过程的步骤都由学生自己决定。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分组,热烈讨论怎么把图书角分类整理好,怎么想出好办法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同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在关键的地方给点引导,不会过多干涉学生的决定。学生在自己探索和实践中,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变强,创新思维被激发出来,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锻炼,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更好。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必要性
2.1 契合教育改革趋势
现在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符合这个改革趋势。以前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而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复杂的情境里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让教育从只重视知识转向重视素养,能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2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有很多不同的项目主题和实践活动,能吸引学生。比如“童话剧创编与表演”项目,学生从写剧本、设计服装道具到上台表演,全程都参与。这种有趣又有挑战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枯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2.3 促进知识深度理解
项目式学习把语文知识融入具体的项目任务里。在“历史名人故事汇”项目中,学生查阅历史资料、分析人物性格,然后用语文讲述
名人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表达技巧,还深入了解了历史背景,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知识运用能力[2]。
三、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项目式现存问题
3.1 教师跨学科能力不足
有些教师一直只教单一学科,跨学科知识储备不够,也没有跨学科教学的经验。在“宇宙奥秘探索”项目中,语文老师讲解科学知识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困难,没办法引导学生从多个学科的角度深入探究,这就会影响项目式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3.2 项目设计不合理
有些项目的主题太大或者太小,目标不明确。像“传统文化研究”项目,主题太宽泛,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而“校园花坛植物调查”项目,内容太简单,没办法让学生充分运用多学科知识。另外,项目实施步骤安排得不好,学生在做项目的时候就会乱,影响学习进度。
3.3 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在对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主要看结果,不重视过程。比如在“社区环境调查”项目中,只看学生最后的调查报告,却忽略了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合作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评价的人主要是老师,没有学生自己评价和互相评价,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项目式策略
4.1 主题统整式项目设计:以文化为纽带构建知识网络
新课标指出,跨学科学习应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主题展开。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为例,可设计“千年节俗探秘”项目:
1. 语文学科:学习《元日》《清明》等古诗,撰写节日习俗调查报告;
2. 美术学科:绘制传统节日主题连环画,设计元宵花灯;
3. 音乐学科:学唱《青花瓷》《春节序曲》等文化歌曲;
4. 信息科技:制作“云游灯会”数字展厅,扫码观看学生讲解视频。
此类项目打破学科壁垒,如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单元可延伸至“创世神话图谱”项目,融合地理(绘制神话地图)、戏剧(编排《盘古开天地》皮影戏)、数学(统计中外神话共性数据),实现“语文+”的立体化学习。
4.2 任务驱动式学习路径:用真实问题激活深度学习
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为例,设计“未来材料工程师”项目:
驱动问题:如何用纳米技术解决校园实际问题?
任务链设计:
1. 科学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材料结构(对接科学课物质特性单元);
2. 数学建模:统计教室桌椅磨损数据,计算纳米涂层使用量;
3. 应用写作:撰写《纳米书包改良方案》并制作三维模型;
结语
通过主题统整、任务驱动、情境浸润、多元评价四大策略,语文课堂可转型为跨学科学习的孵化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项目式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中,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高亮 . 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以项目式学习“校园初体验”为例 [J]. 教师 ,2024,(15):27-29.
[2] 于志. 小学语文跨学科项目式深度学习探析——以“葡萄熟了”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为例 [J]. 辽宁教育 ,2024,(0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