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科学教学策略探究
俞忠顺
鄞州区姜山镇初级中心中学 浙江省 宁波市 315191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初中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方面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广大科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2.1 教学方法传统
部分教师在科学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难以形成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讲解物理实验时,教师往往只是演示实验过程,然后直接给出实验结论,学生没有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无法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2.2 实验教学不足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实验设备不足、实验课时有限等原因,一些学校无法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实验。另一方面,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指导不到位,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操作,缺乏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无法达到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能只是简单地完成实验操作,而对实验中出现的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现象没有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化学原理。
2.3 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初中科学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时,仅通过考试成绩无法了解学生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实验结论得出等方面的实际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科学教学策略
3.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科学史、社会热点等创设情境,将抽象的科学知识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比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展示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用一张硬纸片盖住杯口,然后将杯子倒过来,问学生纸片会不会掉下来,水会不会流出来。这个有趣的情境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对大气压强知识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大气压强有关,如吸管吸饮料、吸盘挂钩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3.2 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推动不同的物体感觉用力大小不一样,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如可能与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的运动速度等因素有关。接着,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不仅掌握了滑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还培养了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3 融合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初中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科学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
在某初中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了以“植物的一生”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该活动结合了多种教学策略,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4.2 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创设情境,展示了一些不同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植物的一生”这一主题。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种植,并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在种植过程中,学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种子不发芽、植物叶子发黄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业人员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和遇到的问题。学生们积极发言,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教师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原理。此外,教师安排了实验探究环节,让学生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如光照、水分、土壤肥力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生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最后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4.3 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对植物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中,学生们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提升都感到非常满意,同时也对科学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五、结论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创设情境、开展探究式学习、融合信息技术、实施多元化评价等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科学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障,为核心素养培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