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陈吟
桃源县双溪口镇中学
引言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保护中,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教师要针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入,整合文化要素,从根本上充分体现出良好的文化导向作用,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提升提供支持。同时,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传承和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为学生建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供必要条件。
1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1.1 夯实学生文化根基,增强民族认同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对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和渗透,可以为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根基的强化提供有力支持,使其具备民族自豪感。例如,在《论语》中的“仁礼”思想以及《木兰诗》中的家国情怀等内容的有效融入,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立体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时触摸古人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族的情感基因和密码,建立起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同时充分理解天人合一及家国同构等理念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冲击之下,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1.2 确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可以体现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文言文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古诗词韵律之美的感受中不断优化,同时通过传统故事中的叙事逻辑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语文学科素养。
1.3 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
在传统文化的融入中,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以及修身齐家等精神,并与现代德育要求有效融合。特别是对愚公移山中坚韧不拔的品格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感受做人的智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充分优化自身的道德品质,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和学生人格的养成提供有利条件。
2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1 挖掘教材内涵,培养学生文化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要想确保传统文化得到有效渗透,教师需要在教材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学生文化情感的培养方面加强。例如,在论语的教学环节,针对“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的“忠”和“信”相关字词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明确字面意思,同时充分理解背后蕴含的儒家道德观念。以此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忠诚诚信在人际交往和个人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解读,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对品质修养的重视。除此之外,也要确保学生更有效地探究文章的主旨,进一步深入理解其中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观。例如,在《木兰诗》的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进一步感受木兰替补从军的主要原因,并在从军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也要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可以深刻领会古代劳动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同时体现出男女平等的观念,使学生对古代优秀价值观有深刻地认同,并培养其家国情怀。这对于学生文化情感的培养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有着关键作用。
2.2 开展诵读活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诵读,例如,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让学生诵读教材中的古诗词及其文言文等经典篇目,在诵读过程中确保学生可以注意语音语调,把握节奏旋律,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词的音乐之美和语言之美。例如,在针对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体会诗人对友情的关切之情及对诗歌意境之美的理解。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此确保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充分融入,使学生更深刻感受丰富内涵。除此之外,为了增强诵读的效果,可以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诵读。针对某些情感细腻以及优美的诗词,可以选择古典音乐,如琵琶曲以及古筝曲等等,以此作为背景音乐。
又如,在诵读春天的诗篇过程中可以匹配轻柔的钢琴曲作为配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之中更深刻理解文章中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同时打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激发其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使其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感悟。
2.3 拓展课外阅读,丰富传统文化知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环节,要想确保传统文化得到融入,教师也要在课外阅读拓展方面不断增强,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其推荐蕴含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例如《山海经》《世说新语》等等,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之中进一步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例如,对于《世说新语》,它积累了多个时期的名士言行,同时展现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物的精神气质。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拓展之中进一步感受古代的文化风尚,让学生在阅读和拓展感受之中进一步深刻理解古代文人的风度和智慧,为其文化视野的拓宽提供支持。除此之外,也可以有效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可以交流自身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和体会,在分享会上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内容,把握相关段落或者人物,让学生分享自身对书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在读书分享会的作用之下,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让学生之间可以实现思想交流和碰撞,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储备丰富提供有利条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教师需要在素材整合、教学方法创新和阅读拓展方面有效增强,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语文核心素养。同时使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和弘扬,为学生文化自信的确立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本华 .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修订的变与不变——以七年级为例[J]. 语文教育,2024(10):65-66.
[2] 刘思伟 .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 [J]. 武汉教育,2022(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