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陶佳璇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甘雨镇黄桷小学校

前言

新课标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古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教学价值愈发凸显。然而当前教学中,教师在对古诗的讲解时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将教学重点放在背诵默写,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维发展,部分学生因难以跨越时空隔阂,对古诗的学习缺乏兴趣的同时对于诗词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这种现状既违背了古诗教学的育人目标,也限制了学生的文化感知,因此教师需立足学生认知特点,创新教学策略,通过情境、解读、实践等有机融合的方式,让古诗教学回归本真,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古诗的世界。

一、优化评价方式,激发学习动力

优化评价方式是激发学生古诗学习动力的关键环节,教师需打破传统单一的默写评价模式,构建兼顾过程与个性的多元评价体系。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态表现,如课堂上朗诵的情感投入、解读诗句的独特视角、参与情境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通过及时的肯定与针对性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思考与付出被重视。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评与互评,使学生既能清晰认知自己的学习状态,也能从同伴的观点中获得启发,形成 “反思 — 进步” 的良性循环。

二、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目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更易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创设情境时,可通过插图、动态画面等载体,或者借助古诗情感基调相符的音乐,引导学生将诗词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为画面,加强学生对于诗词的记忆,利用声音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听觉,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感受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同时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将 “旁观式学习” 转化为 “沉浸式体验”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互动的方式更为猛烈地体验诗句中的行为与情感,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心理感受,深化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与兴趣。

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展示 “黄河奔腾、华山耸立” 的壮阔插图,让学生更为直观感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的雄伟,再播放低沉悠远的古曲,配合略带沉重的语调朗诵后两句,引导学生闭眼想象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的画面。随后让学生分组扮演 “遗民” 与“诗人”,“遗民” 需通过神态与语言表达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王师的期盼,“诗人” 则站在篱门边感受秋风,诉说对百姓的同情。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和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既能体会诗句的画面感,又能深刻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从而对古诗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立足文本解读,深化多元理解

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可以带领学生从情感方面入手,适当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与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把握诗句中的情感内核,让学生跨越时空隔阂理解诗人,体会诗句中蕴含的喜怒哀乐、家国情怀等深层情感。教师也可以将主题相近、风格不同的古诗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迁移等方式感受诗人观察角度及表达手法的差异,感受文字创作的多样性,并且引导学生适当根据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自主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真正提升文学素养与思维品质。

四、链接生活实践,实现学以致用

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与古诗教学相结合,打破课堂与生活的界限,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古诗知识,感受古诗的现实意义以及文学在生活中的存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掌握” 走向 “能力转化”的提升过程。古诗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其蕴含的情感、道理往往具有普遍性,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共通之处,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寻找古诗中所存在的情感或道理,为搭建古诗与生活的联结桥梁,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更能让学生学会用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

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与家人分别时的感受,再过渡到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让学生理解王维身处异乡的思乡之情。询问学生在重阳节时会做哪些事情,或者知道什么习俗,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与交流,帮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登高和插茱萸等习俗的内涵,感受作者思亲的情感,真正体会到古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总结

通过情境创设、文本解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古诗学习呈现出新的面貌。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背诵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意之美,在解读中领悟语言之妙,在生活中体会文化之力。这种学习让学生的语言积累更扎实思维更活跃的同时,审美能力与文化认同感也随之提升,不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为他们埋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文化传承在潜移默化中实现。

参考文献

[1]魏丽霞.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优化策略 [J]. 华夏教师, 2025, (18): 96-98.

[2] 周汉龙 .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J]. 教师博览 , 2025,(15):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