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耦合机制研究
屈媛媛
阳泉市第二中学校
通过英语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教师通过提高学生语言和跨学科知识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PBL 模式通过真实的项目任务,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得教学内容和新课标教育理念妥善契合,分析课堂和学生学习内在联系,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
一、PBL 项目式学习和耦合机制概念内容
(一)PBL 项目式学习相应概念
PBL 作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面对的复杂问题,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深入参与。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实现知识的主动架构,探究核心素养特征和探究性和合作性,实现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建构转变。
(二)耦合机制相应概念
在新概念系统下,教师通过研究复杂的系统要素,从复杂系统和不同维度出发,构建教学动态关联模式。实际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耦合机制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从人力,资源,环境等不同方向出发,实现相关概念的融合,动态调整学生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协同效应。
二、PBL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耦合机制
(一)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的耦合
PBL 教学模式可以尝试用英语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强调学生从真实情境出发,应用不同的语言技能,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任务。教师将传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有效整合,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教学主题和内容框架,指导学生整合有用的信息,提高其英语知识应用能力。教学模式和英语课程的有效结合,实现培养过程和教学目标的契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实现了语言学习和应用的有效对接。
(二)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传统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着重要知识权威和单向传授的角色,通过对教学内容和研究,教师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位置,避免出现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情况出现。相比之下,PBL 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互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现实意义的项目主题,同时通过启发和阶段性指导等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完成知识建构,建立动态耦合师生关系,从而保障学生学习方向正确性,让学生英语知识学习更加主动。
(三)教学资源深度整合与多维耦合
PBL 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性,进而实现对多元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教师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资源网络体系,以教材内容作为知识基础框架,融入真实生活情境实践资源,整合大量的教育资源。例如,教师通过“英文广播站”给学生广播写作模板和语言规范,引导学生将学习知识内容延伸到校园生活场景中,同时优化教学实践资源,帮助学生获取线上数字资源,优化线上实践活动,推动教学活动的不断发展,构建科学的生态系统。
(四)评价要素耦合,从单一到多元
PBL 教学模式构建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体系,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评价过程中,教师从学生项目化学习出发,有效应用语言教学频率和质量,进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英语主题海报过程中,从教学质量和静态教学效果出发,整合学生自评和互评,优化评价方式。教师以“环境保护”为主题,从语言准确性出发,实现学生对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研究,落实全方位,立体化评估效果的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任务选择,反思迁移等不同方向出发,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要求的多样化表达平台,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转化,进而有效构建耦合系统。
(五)语言输出与素养表现的深度耦合与多维呈现
成果展示作为语言学习的关键环节,不仅是语言输出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元化展示形式,教师为学生搭建语言能力和素质展示的平台,教师给学生展示完整的创作过程,构建剧情发展,积极融入创新性思维,将语言知识应用,高阶思维品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有效结合,从而构建良性循环,使得学习成果更加立体化呈现。
(六)经验总结和能力固化深度耦合
项目学习活动结束之后,学生需要通过系统主动地撰写反思日志,从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和合作经验积累,进而设计迁移性任务,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跨情境应用,构建良好的循环机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固化,为学生未来成长奠定基础。
结束语
PBL 模式和初中英语课堂的耦合,教师需探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特别是课程教育目标的落实,通过目标,情境,评价不同维度的耦合,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思维,构建虚拟教学实践场景,进而推动初中英语教学模式革新。
参考文献
[1] 查静 .PBL(Project-based Learning) 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自主学习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2,11(6):3.
[2] 胡文婷 , 孙慧敏 , 刘俊汝 , 等 ." 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 (PBL)"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校园英语 , 201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