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伴奏中三弦演奏的角色定位与功能演变研究
李文玲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剧团 726100
一个人的独唱不能称为艺术,但拥有伴奏的演绎更加扣动人心,伴奏与唱腔相辅相成,才能铸就艺术的诞生。 传统戏曲中三弦演奏的角色定位分为节奏的把控者,唱腔的烘托者,氛围的营造者三类。他们分别为戏曲演奏提供坚实的节奏基础,增强戏曲的情感表达,营造不同的戏曲氛围。将戏曲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而三弦演奏功能的历史演变,从古代、近代、当代三方面入手,从初步分析起源与应用,再到社会文化对三弦在戏曲中功能演变的影响分析,到最后当代戏曲如何更好的发展。
一、传统戏曲中三弦演奏角色的角色定位
(一)不可或缺的节奏把控者
戏曲的演绎不仅考验歌唱者的功底,更要求伴奏给予其准确的节奏定位。恰如其分的节奏,不仅能方便演唱者进行展出,又能渲染氛围,提高听众的情感感受。因此,节奏是支撑唱腔的骨架。三弦因其节奏稳定,常常作为统领伴奏的重要角色。这就要求在三弦演奏过程中,必须保持其清晰的头音与明快的弹拨,为戏曲演出提供精准的节奏参照,才能确保戏曲演奏过程中节奏的完美。因此,三弦在传统戏曲演奏中作为节奏的把控者,为戏曲演出保驾护航。
(二)鲜明有力的唱腔烘托者
一个人的独唱,不能成为艺术。当节奏开始烘托,人们开始陶醉,演唱者找到自己的节奏,一个艺术便生成。在戏曲的演绎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唱腔,而三弦通过与唱腔随腔走韵,成为了烘托戏曲感情,强化戏曲韵味的关键因素。三弦借助其清晰的音头与明快的弹拨特点,将唱腔中人物的情感表达烘托的淋漓尽致,强化了人物的凸显,更加扣人心弦,使得戏曲在表达过程中更加清晰明了,服务于全体人民。因此,三弦作为戏曲演绎中唱腔的烘托者,铿锵有力。
(三)至关重要的氛围营造者
戏曲文化能够源远流长,代表其具有的魅力巨大。但戏剧的魅力不仅在于唱腔与简单的伴奏。而是戏曲通过演绎故事,反映当下民间疾苦,以及人们的向往。要想提高观众的感受,引起观众共鸣,更需要氛围的烘托者。而三弦通过其音色与技巧的变化,能够灵活地塑造不同的场景氛围,不论是喜庆热烈还是凄凉孤寂,都可以通过三弦的音色转换得到精准的实现。因此,三弦在传统戏曲演奏中充当着至关重要的氛围营造者角色。
二、传统戏曲中三弦演奏功能的历史演变
(一)古代戏曲中的初显身手
三弦作为戏曲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的杂剧。当时的戏剧处于初具雏形的阶段,伴奏音乐较为简单。三弦的功能也以节奏伴奏为主,为唱腔提供最基本的节奏支撑。当时的三弦在古代戏曲中初显身手,在一切都最简化的戏曲阶段,筛选已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到了明代,戏曲开始兴起,唱腔体系逐渐地完善,三弦的功能也从简单的戏曲伴奏转变与旋律相配合,通过与笛子、琵琶等乐器分工合作,增强戏曲的层次感,为后续的戏曲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近现代戏曲中的发展变革
近代戏曲是戏曲艺术的繁荣阶段,京剧,评剧等剧种逐渐成熟,三弦的功能也发挥着显著的变化。一方面,戏曲功能作为演绎种类的多样化烘托与唱腔技巧的提升;另一方面,三弦在角色演绎中的地位逐渐显露,越来越被戏曲重视。但是随着时代快速发展,不同地域文化的冲击和科技的逐渐成熟,戏曲文化逐渐被人们遗忘,传统的戏曲演绎也随着时代逐渐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而渐渐被当下兴起的流行音乐覆盖。这就导致戏曲文化在现代的人们视野中逐渐淡忘。但当下,许多戏曲传承人在互联网的社交平台上发布短视频,结合当下的音乐元素和网络热梗进行戏曲融合,戏曲再一次活跃在大众视野里。
(三)未来戏曲的演变方向
未来戏曲的演变无人可知,但是戏曲的演变方向仍然要顺应民心。一,据时代背景进行创新发展,不仅要结合音乐元素,更要结合人们期许来进行戏曲文化的创新改编,将戏曲文化发扬光大。戏曲文化的种类不再受地域的限制,戏曲故事也根据时代改变而逐渐创新,在戏曲的传承中,基本功等必要因素,必须传承对于三弦演变的传承,则要根据故事情节、时代发展、音乐元素等进行创新。在未来的戏曲演变中,三弦演变要对标时代发展,将戏曲与现代文化结合,确保戏曲文化的源远流长。
总之,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戏曲文化的创新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三弦演奏,从最开始的伴奏者到烘托者再到制造者,期间经过了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演绎。通过戏曲的兴衰演变,更容易让我们发现,戏曲文化要想源远流长,不断发展,必须依据时代背景做出改变,让戏曲与当下时代融合,才可以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陈京京 . 河南板头曲三弦演奏技法研究[J]. 文学艺术周刊 ,2025(13): 27-29.
[2] 李婉晨. 河南三弦书艺术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J].金钥匙 ( 汉文、蒙古文 ), 2025(03): 76-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