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

作者

黄信发

梅州市梅县区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之上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真正地发挥出这一学科所具备的教育价值。基于此,本文从强化学生知识认知、注重思维能力培养以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实施策略

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为高中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进一步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地理知识的学习,从而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理念,其中主要包含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技能以及地理综合思维。那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怎样对其展开核心素养的培养呢?

一、强化学生知识认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在高中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核心素养的认知。也就是说,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陈旧的教学理念,而是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并逐步加深学生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认知,从而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1]。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课时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天体系统的定义、其中所存在的关系、太阳系的地位、八大星系所具备的共性以及对于人类的生产及生活所带来的影响等等一些理论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切记,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不应该急于为学生传授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而是能够有意识地围绕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来,为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例如:如果说,世界上并不存在太阳的话,那么,地球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之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分析以及思考的过程之中,从而真正地了解到,如果没有太阳,那么地球上的生物将会无法继续展开生存,与此同时,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是黑暗的。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带领班级中的学生来展开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学生所形成的想法来与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比较,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分析及总结能力,并真正地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目的。

二、注重思维能力培养,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在高中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最为主要的课堂教学目的便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思维能力,而这一能力,也是促进其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的关键方法[2]。鉴于此,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在高中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展开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之上,来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真正地促进其地理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地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这一课时的内容时,要想帮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城市的性能以及类别,并在此基础之上,知道三大要素对于城市地区结构的形成以及规划所具备的重要指引作用,便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能够有意识地借助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呈现出城市的图像以及乡村的图像,并在此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对比。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为其呈现出相关的图像信息,往往有助于快速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真正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完成课件内容的播放之后,学生便会在兴趣的驱动之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分析讨论的过程之中。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到,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便在于经济收入的水平各不相同,并欠缺一定的就业机会,当然,在社会服务这一方面也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差异。通过为学生设计并开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将有助于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分析及思考的过程之中,进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思维能力,为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良好核心素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在这一趋势之下,在高中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意识地将信息技术与其进行有效地结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所具备的绘声绘色以及声相俱佳的等等一些特点,将有助于将一些抽象以及复杂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所呈现,从而真正的调动学生知识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3]。

例如,教师在讲解“城市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这一课时的内容时,要想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地完成知识点的理解并掌握,进而促进其分辨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尝试借助对比分析的方式来解决阻碍城市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真正地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那么,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能够真正地做到借助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呈现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在知识讲解的初期,教师首先可以借助PPT课件来为学生展示柴达木盆地的高原景象,四川盆地的绿洲景象,通过借助这样的方式,将有助于进一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在完成PPT课件内容的展示之后,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之上,围绕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来为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例如,请大家结合图片之中的具体情景,从而认真地思考为何柴达木盆地与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呢?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之中,通过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相关的图片内容,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对这两个地区不同的地形地貌以及景观产生深层次的了解以及认知,还有助于学生真正的掌握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从而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夯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真正地认识到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培养所具备的重要意义,从而真正地满足学生学习以及全面发展的具体需求。所以说,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地理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能够真正地做到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指导,完成课堂教学理念以及方法的创新以及优化,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充分地发挥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助于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成就感,从而为其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并真正地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陈煜梅.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J].试题与研究,2021(14):27-28.

[2]周强,蔡娟.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方式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8):33-34.

[3]包守琴.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