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周子钰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城街道王林小学 318020
摘要:小学音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艺术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高雅情趣、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围绕着明确打单元目标、深挖单元大概念、创设大单元情境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发现不同歌曲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提升教学效果,希望对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大概念教学的有序推进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艺术理解;大概念;创设情境
所谓大单元教学,指的是教师基于教材内容开展的一种连贯式、整体性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一个核心主题来整合大单元内部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将相对碎片化的知识内容联结起来,搭建完整的知识架构,从纵向维度深化学生整体认知。其中大概念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具有极强的概括性与抽象性,是教师开展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的有力抓手。
一、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的优势
音乐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指将音乐教育领域内的相关知识、技能和表现形式等内容统合到一个完整的教学大单元中进行系统性的讲授和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是针对音乐教育活动中某一主题、某一类型或某一风格等相关要素进行整合而形成的系列教学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借助新课标的指引建构大单元教学活动体系,能彰显大单元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音乐艺术学习能力的优化,使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到显著的提升。在音乐教育改革实践中,有效促进大单元教学的开发和应用,能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可以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表现出一定的信息化教学优势。首先,有助于增加音乐教学的整体性。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能够增强学习者对音乐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总体把握,使学习者更加完整地掌握音乐的内在联系和典型表现形式,有助于形成系统性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将音乐知识、技能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使学习者在通过音乐学科学习的同时,还能激发出对社会、文化、历史等领域的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最后,有助于增强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促进学习者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演唱、演奏、创作等活动,从而在实践中提升音乐技能和表现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实施路径
(一)明确大单元目标,培养学生艺术理解能力
在新课标视域下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的开展,有赖于大单元教学目标的明确,在此基础上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针对性,便于学生从探析音乐知识、鉴赏音乐作品、创新音乐表现形式等方面入手,提高艺术理解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科学设计大单元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艺术理解目标,使学生在方向明确的课堂环境中进行高效学习,最终实现艺术理解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的实质化提高。
例如,在学习《小小少年》时,本单元的主题为“少年的歌”,洋溢着青春年少的生机与活力,教师可以立足于单元主题设置大单元目标,知识目标为了解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有几个乐句;情感目标为从旋律与歌词中感受小小少年随着年龄增长心态的变化,与自己的心理特点进行对照;艺术理解目标为从节奏、乐句、歌词美感等方面分析歌曲特点,运用艺术理解能力感知作品。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小小少年》的MV视频,通过调动多重感官,为学生完成各项目标创造有利条件,在得到目标、深度理解、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深挖单元大概念,突出教学重难点
单元大概念是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同时也是大单元教学能否有序推进的关键。在深挖大概念的基础上,有利于将传统意义上单一制音乐教学,转变为多元化整合教学,使学生发现大概念统领之下不同歌曲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从而显现出音乐知识的重难点内容,使学生集中主要时间与精力攻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达到“知其一点,破其一面”的大单元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洪湖水,浪打浪》时,教师可以提取本单元的大概念,即“以水乡风光为切入点,涉及到音乐伴奏的选用、不同力度的演唱、二重唱的方法、乐器演奏旋律四大内容。”在此基础上由大概念为统领,衍生出四条小概念,能够进一步突出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解二重唱的概念、种类以及作用,如“二重唱由同声二重唱和混声二重唱,常用于歌剧、清唱剧等大型作品,不仅可以抒发不同人物在同一时刻的共同感情,也可以揭示相互之间的感情冲突。”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洪湖水,浪打浪》进行演唱,使学生逐步掌握二重唱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音乐感知能力、演唱能力的提高。
(三)创设大单元情境,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在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具体歌曲相对应的情境,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沉浸于情境之中,产生更为强烈的课堂代入感、学习参与感、音乐获得感。另外,优质音乐本身就具备情感氛围,因此创设大单元情境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拥有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基于此,教师应当依据歌曲的内容、背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大单元情境,协助学生深度理解蕴含在歌曲中的深刻内涵。
例如,在学习《友谊的回声》时,本单元的音乐作品围绕着“回声”展开,核心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睦相处、和谐共生,为情境创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导入的方式创设情境,分别展示静静湖水边、静静山谷中、静静大海边、静静沙滩上,当人向着它们大喊一声之后,听到的或悠远、或细微的回声,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共鸣,并使学生对回声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此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试着在歌曲中的“噢噢”处,运用力度的强弱变化来表现彼此呼应的回声效果,让学生以亲身实践的方式,更好的领悟歌曲所传达的音乐情感,为学生学习单元内其他音乐作品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视域下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立足于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通过整合单元大概念、挖掘大单元核心主题等方式,打造气氛活跃、目标明确的小学音乐课堂,依托灵活多变的音乐情境、音乐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音乐知识,使学生逐步掌握感知音乐的方法,将新课标下依托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卿. 指向新课标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分析 [J]. 教育界, 2023, (22)
[2]袁媛.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 [J].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3,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