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依托生活化方式绽放小学美术教学新活力

作者

韩浩

江苏省新沂市唐店中心小学 221400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技术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生活化教学方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美术作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思维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往往注重技能的传授和模仿,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生活化教学方式,以其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的特点,为小学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优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方式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发现身边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色彩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变化,如四季的变换、花朵的绽放等,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二)培养创新思维

生活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进行自由创作。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打破传统美术教学中的条条框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教授风景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户外,观察自然风景,然后用自己的画笔将所见所感描绘出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生活化教学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整合生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1.自然景观

在讲解国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引导他们近距离观察家乡的山水风光,感受自然之美的细腻与壮丽。学生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体验山川的雄浑、水流的柔美,进而将这些感受转化为笔下的墨韵与线条,创作出具有个人情感与风格的国画作品。

2.民俗风情

不同地域的民俗活动、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特色,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或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手工艺作坊,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感受民俗之美。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还能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社会现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时事新闻,用画笔记录社会变迁、人情冷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的作品更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创作灵感

在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方法。通过模拟或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活之美,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例如,在讲解《漂浮的画》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漂浮”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夏日荷塘的悠闲、雨后彩虹的绚丽、海边漂流的瓶中信等。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漂浮”的意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甚至组织一次户外写生,让学生亲自体验在自然环境中“漂浮”的感觉。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能够在视觉上获得丰富的素材,还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作灵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漂浮”的概念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如梦想、希望、自由等抽象概念。通过引导学生将个人情感与“漂浮”的主题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富含深意的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人文情怀。

(三)开展实践活动,深度提升实践能力

教师应积极倡导并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美术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限于传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还应涵盖绘画比赛、美术展览、艺术创作工作坊、社区艺术项目等,以此全面而深入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手工制作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仅限于使用传统材料,更应引导他们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比如,废旧报纸可以被巧妙地折叠成精美的纸艺作品,废旧布料可以缝制成独特的布艺玩具或装饰品,废旧塑料瓶则可以改造成实用的花盆或创意的灯具。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废物利用的价值,而且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巧妙利用材料的特性,如何设计作品的结构和外观,这些都需要他们亲自动手去尝试、去调整,从而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绘画比赛和美术展览则是展示学生创作成果、提升自信心的绝佳平台。教师可以定期组织班级或校级的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四)运用现代技术,全面拓展教学空间与手段

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来拓展美术教学的空间,丰富教学手段,使美术教学更加生动、直观、高效。在讲解《让剪影动起来》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软件或在线动画制作平台,向学生展示剪影动画的制作流程和技巧。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剪影如何从静态变为动态,理解关键帧、中间帧等动画原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软件或平台,亲自动手尝试制作简单的剪影动画,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互联网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美术馆、艺术史课程、艺术家访谈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这些资源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化视野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发展实践能力,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增强自信心。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运用生活化元素及丰富教学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创新的策略,从而提高小学美术学科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左佳.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浅谈绘本教学[J].新课程,2021(48):67.

[2]李艳.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思考[J].文渊(中学版),2020(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