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低段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

谭宇

重庆巫溪县白马小学 405800

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心。然而,鉴于小学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古诗词的教学需采用更为生动、直观且富有趣味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古诗词;低年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中,部分教师仅单一地讲解古诗词,未能做到借助古诗词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的目标,这就导致学生总是机械性地记忆古诗词,而无法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为了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教师应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引,积极调整教学策略,重视对古诗词的多维解读,以此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建立文化自信、提高语言运用、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审美创造。

一、立足解读古诗词内容,培养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具备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应重视解读古诗词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诗人创作古诗词时的情感。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又能让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登鹳雀楼》为例。第一步,教师应组织学生整体朗读《登鹳雀楼》,让学生对其内容有初步了解。第二步,教师应带领学生进一步解读诗句的具体含义。例如,教师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翻译为白话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在具体解释时,教师应让学生体会作者语言的朴素性、浅显性,想象作者以十个字描绘出的万里河山。又如,对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师可将其翻译为“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在理解这两句诗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感受其中的隐藏含义:第一,这两句与上两句成逻辑关系,说明作者在写上两句诗时站在低处。第二,从表面上理解,作者认为要想看到更广阔的风景,便要进一步登上楼的顶层。第三,从深层次理解,后两句诗能体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抱负,也能让我们看到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由此,教师便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尝试从古诗词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实现有效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

二、立足实践古诗词知识,培养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关键。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古诗词的基础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知识,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中的《静夜思》为例,教师在教授这首古诗时,可从基础实践运用和深层实践运用两个层面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在基础实践运用阶段,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理解《静夜思》的诗意,随后设置一系列与古诗词内容紧密相关的实践题目。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大意,或者想象诗人李白在写下这首诗时的情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题目既考察了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教师可进入深层实践运用阶段。在这一阶段,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如让学生以《静夜思》为灵感,创作一首简短的现代诗或儿歌,表达自己对夜晚或思念之情的感受。这样的题目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还要求他们能够将这种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从而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实践题目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全面掌握《静夜思》这首古诗的相关知识,更能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素养。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欣赏意象,体会意境美

在意象的欣赏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同样能够欣赏到古诗词中的意象美。以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中的《小池》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意象欣赏的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小池》这首诗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在这首诗中,“泉眼”、“细流”、“树阴”、“小荷”以及“蜻蜓”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小池风景画。接着,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运用这些意象的具体诗句,并引导他们深入欣赏。例如,在“泉眼无声惜细流”这句诗中,泉眼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它静静地流淌着细流,仿佛在珍惜这难得的清泉。这样的描写不仅生动,而且富有情趣,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而在“树阴照水爱晴柔”这句诗中,树阴倒映在水中,与水面上的阳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里的“爱”字用得极为巧妙,它赋予了树阴以生命和情感,仿佛树阴也在享受着这晴柔的美好时光。在“小荷才露尖尖角”这句诗中,小荷刚刚露出水面,尖尖的荷叶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显得格外娇嫩和可爱。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小荷的形态美,更通过“才露”二字,暗示了小荷的生机和活力。最后,在“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诗中,一只蜻蜓轻盈地落在了小荷的尖尖角上,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份生动和趣味。蜻蜓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更通过它与小荷的互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意象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启发他们思考这些意象所象征的意义。例如,“泉眼”可以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和活力,“细流”则代表着生命的绵延和不断前行;“树阴”和“水”则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小荷”和“蜻蜓”则象征着生命的成长和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段古诗词的教学策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理解古诗词的困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应继续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为小学低段古诗词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丁发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2):158-160.

[2]高润霞.让核心素养落地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1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