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非遗之光:小学少年宫社团对瑶族与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

作者

潘培琛

上思县南屏瑶族乡中心小学 535500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南屏瑶族乡作为壮瑶两个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小学少年宫社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瑶族与壮族传统文化引入校园,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本文将从活动背景、实施内容、效果评估及文化价值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非遗文化;少年宫;少数民族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少年宫社团如何通过一系列活动和实践,对瑶族与壮族传统文化进行活化传承。通过详细分析社团的活动内容、实施效果及文化价值,本文揭示了这种传承方式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学少年宫社团的举措不仅有效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激发了师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一、活动背景

(一)地域与文化背景的深度剖析

南屏瑶族乡,这片镶嵌在广西上思县境西南部十万大山腹地的瑰宝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壮瑶两族人民和谐共生的家园。这里山川壮丽,自然风光旖旎,而更为人称道的是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瑶族同胞,特别是“过山瑶”群体,他们的历史是一部迁徙与抗争的史诗,因长期遭受外界歧视与压迫,不得不选择隐居于深山老林之中,以游耕游居的方式维持生计。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却也为他们保留下了许多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

在这片土地上,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如独特的民族服饰、悠扬的山歌、精湛的手工艺以及充满智慧的民间故事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瑶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瑶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与深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日益重视,一系列旨在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这些政策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资金支持,还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小学少年宫社团,作为当地一所具有前瞻性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机构,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脉搏。社团成员深知,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关键所在。因此,他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将民族传统文化引入校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引导他们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二、实施内容的详细阐述

(一)社团活动设计的丰富性与创新性

1.民族服饰展示

在民族服饰展示环节,小学少年宫社团不仅限于简单的走秀表演,还融入了服饰背后的文化故事讲解。通过邀请当地民族服饰传承人现场教学,师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穿戴这些精美的服饰,更深刻理解了服饰上的图案、色彩所蕴含的民族信仰、历史故事和审美追求。此外,社团还鼓励师生进行创意改造,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服饰设计中,使民族服饰焕发新的活力。

2.民族歌舞表演

民族歌舞表演是社团活动的重头戏。除了传统的竹竿舞、圆圈舞外,社团还深入挖掘了更多鲜为人知的民族舞蹈形式,如瑶族的长鼓舞、壮族的蚂拐舞等。在编排过程中,社团注重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艺术性,同时融入现代舞蹈元素,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此外,社团还邀请专业舞蹈老师进行指导,确保舞蹈表演的专业性和观赏性。

3.民族美食制作

在民族美食制作活动中,社团不仅教授三色糯米饭、炸鸡翅、烤肉等经典民族菜肴的制作方法,还引入了食材识别、烹饪技巧等实用课程。通过亲手制作美食,师生们不仅品尝到了地道的民族风味,还学会了如何将传统食材与现代烹饪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新颖美味的佳肴。此外,社团还定期举办美食文化节,邀请师生及家长共同品尝、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

4.传统手工艺传承

传统手工艺传承是社团活动的另一大亮点。在银饰品、铜鼓制作等手工艺活动中,社团邀请了当地的手工艺大师进行现场教学。师生们在大师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从选材、设计到制作的全过程,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精湛与魅力。同时,社团还鼓励师生进行创新设计,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手工艺品。

5.民俗游戏体验

民俗游戏体验活动旨在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民族文化的乐趣。除了传统的抛绣球、投壶、走板鞋等游戏外,社团还根据民族特色开发了新的游戏项目。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师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此外,社团还定期组织民俗运动会,邀请周边学校的师生共同参与,促进了校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二) 教学方法与措施的多元化与实效性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社团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理论讲解阶段,社团通过图文并茂的PPT、生动的视频资料以及民族文化专家的讲解等方式,使师生对民族文化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在实践操作阶段,社团则注重培养师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2.师生互动

社团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还能激发师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社团还建立了师生互评机制,鼓励师生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3.家校合作

社团深知家庭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积极邀请家长参与活动。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社团不仅扩大了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还增强了家长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家长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还能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此外,社团还定期举办家长会、文化沙龙等活动,为家长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共同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结论

小学少年宫社团通过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社团活动,成功实现了对瑶族与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这种传承方式不仅促进了民族团结与文化自信的提升,还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和教育资源。未来,学校应继续深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工作,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宇. 用民俗文化浸润孩子幸福童年--记重庆市大足区万古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J]. 教育,2014(29):71-71.

[2] 林少芳. 文脉传承返本开新——荔湾区青少年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及定位[J]. 教育界,2019(3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