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信息技术融合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

栾瑞华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济化学校 河北邢台 054800

摘要:在信息技术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创新。文言文教学长期面临着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手段单一等诸多现实困境,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围绕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融合应用展开探讨。从优化课堂导入、丰富教学手段、创设沉浸情境等角度,论证了多媒体技术在提升文言文教学实效性方面的价值。聚焦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优质数字资源聚合、在线自主学习等热点,剖析了互联网技术变革文言文教学的路径,通过梳理信息技术支持下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样态,为教学模式变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策略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加速向教育教学领域渗透,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生态等带来深刻变革。在这一大背景下,面向信息时代需求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大幕已然拉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在帮助学生夯实文化底蕴、涵育家国情怀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困境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已普遍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趋势已然形成,然而,在文言文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硬件先行”并未真正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促进力,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不少教师还习惯于满堂灌的讲授模式,注重知识点的灌输传递,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缺乏师生、生生互动,学生参与热情不高。虽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但大多局限于以PPT取代板书、用视频展示取代情境创设,没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赋能作用。

(二)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信息技术引领着教育教学范式的转型升级,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理念带来了新的变化,然而,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仍不容乐观。首先,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难学难懂,面对隽永洗练却不易读懂的文言语句,学生常感吃力,甚至产生畏难情绪。由于教学缺乏必要的问题情境设计、对学生思维的有效启发,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多流于表面,难以真正领会其言外之意。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缺乏系统认知,通过文言文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功能,但受限于脱离时代语境的教学内容设置,学生难以建立古今贯通、融会贯通的宏观理解[1]。

(三)现有教学手段局限性

从微观的课堂教学到宏观的学习生态构建,信息技术为创新文言文教学手段提供了广阔空间。从总体上看,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存在诸多短板。首先是多媒体教学应用不够深入,很多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仅将PPT、音视频等作为板书、讲授的替代手段,没能深度挖掘多媒体的教学潜力,例如,对于优秀的文言范文,教师往往只是用多媒体展示文本,缺乏对作品意境的视听化再现。对于古代诗文中的人物场景,很少利用动画、虚拟现实等手段立体呈现。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当前,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但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对在线教学资源的应用整合还明显不足。优质的古诗文音视频赏析、在线文言文学习课程等较少被纳入教学全过程,教师缺乏将数字资源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与能力[2]。

二、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潜力。将其创造性地融入教学全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地展示文言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能有效弥补学生知识经验不足带来的理解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利用动画、漫画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再现文言篇章蕴含的言外之意,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视听感受中探寻文章深层内涵,实现情感体验与知识理解的共振。在多媒体营造的沉浸式情境中,学生能获得身临其境般的审美体验,文言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升[3]。

(二)互联网平台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互联网技术正深刻重塑着教育生态,为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提供了无限可能,在互联网平台支持下,教师不仅要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丰富文言文教学内容,更要通过平台促进师生互动、生生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借助智慧教学平台,教师可精准设置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网上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完成知识建构。依托即时反馈系统,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答疑的频次和广度显著提升,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在网络教研社区,教师可与同行开展备课研讨、经验分享,优质教学设计方案的传播与迭代更加便捷。丰富的网络教学场景,使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成为可能。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与需求,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自主预习、在线讨论,教师则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因材施教,使个性化学习与融合式教学同向同行。

(三)整合优质数字资源服务教学

海量、优质的文言文数字教育资源是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面对网上琳琅满目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甄别筛选、整合应用,使之真正为文言文教学服务。要善于利用搜索引擎、资源聚合平台发现优质资源,围绕课标要求、学情特点,精心遴选名师教学案例、文言作品赏析视频、配套练习题等,形成素材库,使教学设计更加精准、个性化。要引导学生主动使用权威的文言文学习软件、APP,如古诗文网、古典诗词助手等,在碎片化时间广泛涉猎课外文言篇章,在自主阅读中积累语感,拓展文化视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网上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广泛查阅文言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文学评论等资料,在深度阅读中体味文章的思想内涵。

结语

在信息技术时代,创新文言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行动。回顾教学实践,多媒体融入、互联网平台应用、数字资源整合等,正以更加丰富的形式、更加多元的路径,为文言文教学模式重构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信息技术的力量与文言教学的内在需求深度契合,极大拓展了教与学的深度和广度,传统的知识导向正向能力导向、素养导向加速转变。文言语言的魅力在沉浸式体验中被激活,学习兴趣在交互式探究中被点燃,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智能化教学中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缪忠幼.新课程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4,(32):22-24.

[2]魏清.浅析信息技术背景下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6):115.

[3]刘晓梅.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探究[J].新课程(下),2018,(0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