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李英杰
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协同育人价值日益凸显。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理健康教育则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态与应对挫折能力。二者虽侧重点不同,但育人目标一致,都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当前教育实践中,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缺乏有效协同机制。因此,探索二者协同育人机制,对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挖掘思政与心理教育共通点
课程体系整合是形成协同育人格局的关键支撑。思想引导课程与心理素质培养在根本任务层面存在显著契合度,两者均聚焦学生价值观念塑造、情感认知培育及行为模式养成等核心维度。基于此,亟需系统梳理双方在实施路径中的逻辑关联,着力构建多维互嵌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构建层面,建议将心理发展规律与思想教育目标进行有机统整。具体而言,可把积极心理学理论有机融入思想教育课程,借助案例研讨、团队协作等多样化形式,助力学生实现自我认知优化与正向生活理念构建。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应结合学科特性融入适应力培养要素,通过职业发展模拟、压力应对实训等专项训练,系统提升学生职业价值判断与心理调适能力。在教法创新维度,建议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学习模式。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探究等沉浸式教学策略,使知识习得与人格完善形成良性互动。典型实践包括在思想教育课程中编排心理主题情景剧,引导学习者通过角色代入深化情感体验与认知内化。同步整合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化教学手段,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混合式学习空间,有效激发学习动力与课堂活力。质量评估机制革新是课程整合的重要保障。建议建立涵盖心理发展指数与价值取向变化的动态监测体系,通过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评估与价值观追踪调研,形成涵盖认知、情感、行为的多维评估报告。此类数据既可客观反映育人成效,又能为教学策略优化提供实证支撑,最终构建起闭环式的教育质量提升机制。
2 构建协同育人双师队伍
建立协同育人体系的核心环节在于师资层面的深度协作。当前思想价值引领与心理健康引导虽分属独立师资体系,但在跨专业互动层面仍存在明显断层。为此亟需组建具备双师角色的育人团队,达成教师资源的互补协同。从实际操作层面看,需着重打通两个层面的协作路径:首要任务是深化两类教师的常态化互动机制。通过组织定期的共同教研和课堂观察等活动,使双方在互动中深化认知与协作。思想价值教育者可汲取心理学实践技术,提升对青年群体心理特征的研判能力;心理辅导专家则可融合价值观引导策略,将心理干预技术自然嵌入思政教学场景。与此同时,应着力构建双师协同教学模式。选择适宜课程单元实施联合授课,例如在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 课程设计中,思想价值教育者负责理论框架建构,心理辅导专家侧重实践技能指导,通过专业分工形成育人合力。为确保协作实效,需同步推进两项配套措施:定期举办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研习班,系统强化教师的协作育人水平;建立专项评价激励制度,对跨专业协作成效显著的教师团队给予必要认可,持续激活教师的参与动力与创新活力。
3 打造多维实践育人平台
通过多元实践活动推动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依托体验式教学载体,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引导转化为具象化生活场景,实现认知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从平台搭建维度,着力培育特色文化阵地。组织主题班会研讨、专题讲座、心理健康主题季等系列教育载体,形成富有正能量的校园文化生态。在活动设计中嵌入价值引领元素,如结合时事议题开展思辨交流,帮助青年树立正向价值判断;开设情绪管理策略课程,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在实践延伸层面,构建多维成长体验空间。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引导参与公益服务、田野调查等体验式项目,使学生在社会认知中实现自我建构。项目执行中贯彻育人目标导向,如以社区服务强化青年使命担当,以田野观察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激活学生自组织动能。支持成立青年成长互助社、公益实践团等兴趣社群,完善自我教育运行机制。通过朋辈互动与项目化运作,使价值塑造与心理成长目标内化为群体共识,构建浸润式育人环境。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课程融合、师资联动、活动渗透三大对策的实施,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协同育人体系,实现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未来,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柴承文 , 武淑琴 , 廖小波 . 工程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价值统一与实现路径 [J]. 科教文汇 , 2025, (10): 44-47.
[2] 甘志梅 .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以南昌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 [J]. 黑龙江教育 ( 理论与实践 ), 2025,(05): 30-32.
[3] 魏红梅 , 周伟 , 钟志伟 . 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政策议程分析——基于多源流理论视角[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25, (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