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传承与创新并举:小学少年宫社团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策略研究

作者

梁晓燕

上思县南屏瑶族乡中心小学 5355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少年宫社团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民族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一系列既注重传承又强调创新的策略,以促进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通过少年宫社团这一平台,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实现民族文化教育的全面覆盖和深入发展。

关键词:少年宫;文化传承;创新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小学阶段是认知、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民族文化的传承应从儿童阶段开始。少年宫社团作为小学课外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能够在传承与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现状分析

(一)民族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

1.教育体系重视不足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尽管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民族文化教育依然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学校课程设置往往偏重于基础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而民族文化课程则多作为选修课或课外活动存在,缺乏足够的课时保障和系统性规划。这导致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显得零散、不连贯,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影响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

2.文化断层现象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儿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科技、外来文化以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儿童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和了解变得越来越少。许多学生对自己民族的历史、传统节日、民间故事、艺术形式等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误解和遗忘。这种文化断层现象不仅威胁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影响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

3.教育资源匮乏

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专业的师资力量。然而,当前部分学校面临着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民族文化教师,许多教师自身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也有限,难以胜任民族文化教学的重任;另一方面,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音像资料等也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民族文化教学的需求。这限制了民族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其教学效果。

(二) 少年宫社团的优势

1.资源丰富

少年宫社团作为小学课外教育的重要阵地,拥有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和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民族文化展览室、传统手工艺工作坊、音乐舞蹈排练厅等,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民族文化体验机会。此外,少年宫社团还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联系,引入更多的外部资源,如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术家等来校授课或举办讲座,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

2.形式灵活

少年宫社团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这种灵活性使得民族文化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而是可以通过游戏、竞赛、表演、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进行。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了解和体验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传承与创新策略

(一) 构建民族文化传播体系

1.稳定场所与多途径传播

在少年宫社团内部设立专门的民族文化展示区,展示民族服饰、传统工艺品、历史文物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建立传统手工艺工作坊,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教学,让学生亲手体验传统技艺的精湛与魅力。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定期播放民族音乐、讲述民族故事,营造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图书馆则增设民族文化专区,提供丰富的民族文化书籍和资料供学生借阅。此外,通过校园期刊、网站、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民族文化相关知识,扩大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2.创新传承方式

开发民族文化教育软件或应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文化的历史场景和人文环境。例如,通过VR技术重现古代战场或传统节日的盛况,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结合动画、漫画、游戏等儿童喜爱的形式,创作民族文化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展现民族服饰的美丽、演绎民族音乐的韵律,让学生在娱乐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二)开设民族文化特色课程

1.阶段性渗透

在少年宫社团中系统规划民族文化特色课程,确保内容全面、连贯、有序。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适合他们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采用故事讲述、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与智慧;通过手工制作让学生亲手制作民族工艺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

2.丰富教育形式

开设书法、古筝、国画等民族特色艺术课程,邀请专业教师授课,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组织艺术展览和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定期举办民族文化主题班会或社团活动,如民族舞蹈表演、民族音乐演奏会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三)创建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

1.校园文化活动

精心策划和组织“民族文化节”,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民族音乐节、民族文化讲座等形式,展示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采。同时设置互动体验区,让学生亲自参与民族服饰试穿、民族美食品尝等活动。组织经典诵读活动,选取优秀的民族文学作品进行朗诵和表演;在传统节日期间举办庆祝活动,如春节的舞龙舞狮、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

2.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文化场所,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民间工艺制作等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为社区老人表演民族舞蹈、教授民族手工艺等,让学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

结论与展望

通过少年宫社团这一平台,实施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民族文化传承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还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对民族文化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更加有效和创新的传承方式,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怀的新时代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林少芳. 文脉传承返本开新——荔湾区青少年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及定位[J]. 教育界,2019(37):19-20.

[2] 李军. 浅议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