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戴敏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茶城小学
摘要:文章探讨了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如何革新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文中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增强教师素质、打造教学场景、以及倡导古诗词的朗读与记忆等策略,旨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学遗产的明珠,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积淀,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各代诗词高潮迭起,名人辈出,独具魅力。它不仅展现了汉语的优美与精炼,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气节,是滋养民族传统文化成长的沃土,对于培育学生的语言感知、经典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以及塑造人格与道德修养具有深远影响。
改进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多呈现片段化、分析方法过于琐碎,教学手段单一,缺少吸引力,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情感体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削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与提升,严重阻碍了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国家领导人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最深沉的文化力量”,同时,“传播优秀文化”也被纳入了教育部的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古诗词在语文教材中的比重增加,中高考中古诗词的分数比重提升,显示出未来语文教育将更加重视学生在传统文化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育。
1小学古诗词教学对增强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重要作用分析
1.1情景教学影响
中国古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著称,其独特的画面感和意境美是其他文学样式难以比拟的。学生在领会这些如画般的描绘时,需要激发想象力,重现诗人所绘情景。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所描绘的春意盎然;“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展现的辽阔视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带来的宁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呈现的壮阔。这些诗句不只是文字表面的解释,更需要学生释放想象力,深入体会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在诗的行列中游走,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1.2创设情境,发展思维能力
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构建学习场景。鉴于学生对于抽象概念把握上的难度,我们可以借助图像、视频素材和富有节奏的音乐来渲染课堂气氛,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所特有的境界,使其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例如,在讲解《敕勒歌》时,通过播放广袤草原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的辽阔与丰饶,进而领会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厚谊。考虑到古诗词与学生生活的时代差异,采用角色扮演的手段能帮助学生更快地沉浸于诗歌的美感之中。比如,在学习《小儿垂钓》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扮演儿童与过路人,探讨角色应注意的细节,同时让其他学生观察扮演者的表现,这样的互动无疑会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并为课堂增添更多乐趣。
1.3激发想象,培养审美情趣
教师需指导学生领会诗人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传达情感,并引导他们深入分析诗词中的词汇和修辞技巧,从而体会艺术的魅力。在教授古诗词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引领他们进入诗歌描绘的场景,进而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水平,培育他们在语言文学领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解读《渔歌子》时,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诗中色彩词汇,激发他们想象出绚丽多彩的景象,感受江南景色的秀美与独到之处,以及雨中垂钓的乐趣。
1.4汲取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古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人对于社会现象、人际哲理的深邃理解,也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积淀。通过古诗词教学,我们可以吸收古人的思想精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它使学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教导学生明辨是非,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此外,古诗词还能激发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领域的兴趣,推动他们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2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的可行性策略
2.1改进教学观念,教师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要提升古诗教学效果,首要任务是教师需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持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应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强调学生在古诗教学中的重要角色。教师需针对小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和稳定认知规律为出发点,摒弃旧有教学模式,采纳现代教育理念,创新符合当前学习需求的古诗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掌握古诗知识,还能提高学习能力和审美鉴赏力。同时,语文教师需增强自身教学技能,拓宽古诗知识领域,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古诗内涵。例如,在学习《清平乐·村居》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他们基于现有知识对诗作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感。教师还需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深入解读古诗内容,如诗句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等描绘了哪些田园生活场景,作者运用了何种手法表现乡村风情,引导学生沿着这些线索分析古诗,快速掌握其知识点和情感表达。
2.2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熟读与背诵古诗词
朗读和背诵古诗词是学生的重要学习任务,这一过程不仅是学习生字词的机会,也是体验古诗词深远意义、提升阅读语感的过程。学生在朗读与背诵中,能够加深对古诗词的记忆,全面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中心思想,通过哲理的领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激发课堂活力,还能调动学生情绪,让学生专注于古诗词的学习,享受语文学科的乐趣,进而提高艺术修养和语文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夜书所见》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然后结合诗作的情感色彩和背景,为学生打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融入学习,提升思想境界。
3结语
我国古典文化宝库,书籍繁多,琳琅满目,宛如烟波浩渺的大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挑选、深入阅读、细致讲解经典诗篇,这成为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关键步骤。我们与学生们共同学习《论语》,从中汲取提升个人修养、管理家庭、治理国家乃至安抚天下的远大志向;我们与学生们一起吟诵唐宋诗赋,感受激情澎湃,心灵澄净,享受闲适安宁的生活态度;我们与学生们共同探索明清小说,体会忧国忧民之情,包容万象之胸怀,洞察世间百态之智慧。这正是我们在古诗文的课堂教学上,努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要达到的境界,它既是我们的起点,也是我们的终极追求。
参考文献
[1]徐丽.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2(3):53-55.
[2]何圆梦.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1.
[3]何惜春.浅析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21,000(058):32-33.
[4]王纪红.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