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张雨来

德惠市第一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提出了创设生活情境、设计互动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建立科学评价机制等教学策略。研究表明,通过贴近生活的写作任务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与创新;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的情境氛围,能够增强学生的感知体验与表达能力;建立多元化的反馈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情境教学法;写作能力

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写作技巧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情感需求,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作文内容空洞乏味。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实践能力,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结合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途径。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进行“发现美”的探索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观察对象,可以是操场边正在飘落的树叶、花坛里刚刚绽放的小花,或是教学楼下玩耍的小鸟。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细致观察,记录下这个小天地里的变化与生机。在观察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学生关注细节:花朵的颜色变化、小鸟的叫声、蚂蚁搬家的队伍等。这种直接的生活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写作环节,学生能够将亲身经历转化为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充满活力的场景。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观察所得融入写作之中。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写作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观察与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生活的感知力与写作的热情。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写作教学,能够有效打破传统作文教学中“无病呻吟”的困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1]。

二、设计互动情境,促进思维碰撞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情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与拓展。结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的教学,可以设计一个“四季校园”主题的互动写作活动。教师首先将班级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小组,每组负责描写校园一个季节的景象。在写作之前,各小组成员先进行头脑风暴,交流自己对所负责季节校园景象的独特感受与认识。组内讨论时,学生可以从色彩、声音、气味等多个维度展开联想,相互补充和启发。随后,各组选派代表走上讲台,用生动的语言向全班同学展示本组构思的季节特征。在展示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补充建议,形成良性互动。这种群体智慧的碰撞往往能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写作灵感。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讨论成果转化为写作素材,指导他们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勾勒出校园四季更迭的独特风景。这种基于互动情境的写作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活课堂氛围,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写作成为一次充满乐趣的智慧探索之旅[2]。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情境氛围

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缩写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丰富的写作情境。在教学伊始,可以通过投影展示一组精心筛选的图片序列,这些图片可以是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关键场景。鉴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需要提前准备6-8张具有故事性和连贯性的图片,并按照时间顺序合理排列。随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张图片所传达的信息,分析图片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配合舒缓的背景音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想象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在观察与感受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故事的关键节点上,通过提问和互动,帮助学生捕捉重要细节。继而指导学生运用缩写技巧,将图片序列转化为简明扼要的文字叙述。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的主次关系,把握叙事的重点和脉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情感变化,适时调整背景音乐的节奏和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四、注重反馈与评价,提升写作质量

科学的反馈与评价机制对提升写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续写故事》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设计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在学生完成写作后,首先进行小组内的互评活动,这一环节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认真负责。具体而言,每位学生需要朗读自己的续写内容,组内其他成员则从故事情节的合理性、语言的生动性等角度提出建议。为了确保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包含内容想象力、语言表达、故事连贯性等具体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跨组点评,不同小组之间交换作文,从读者的角度评价作品的优缺点。通过这种双向互评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多角度的反馈,更能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认知。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指导。为了实现长期跟踪和指导,教师需要建立个人写作成长档案,定期记录学生的写作表现,包括想象力发挥、语言表达、修改意识等多个维度的进步情况[3]。

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为改革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营造互动氛围、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了其写作能力。未来,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课程要求,进一步关注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及在不同年级、不同类型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姚正.“写作教室”理论视域下的小学情境作文教学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3):71-73.

[2]严月红.探析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品位经典,2020,(06):168-169.

[3]王建强.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华夏教师,2020 ,(0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