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谢春妍

霍邱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237400

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是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基石,量感是指学生对事物的量的感知和把握能力,是对长度、重量、时间、面积、体积等数量概念的直观感受。具有良好的量感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可以迅速、准确地对各种数量进行估计、判断和比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培养越来越注重,量感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备受关注。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把体验式教学运用到小学数学量感培养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量感培养的效果。开展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体验式教学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量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理解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中很多概念,像长度单位“米”、“厘米”,重量单位“克”、“千克”等,对小学生而言比较抽象。若能养成量感,便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和场景联系起来,把抽象的数量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而更好地领会这些概念的含义。

(二)提升数学运算能力

量感的培养能帮助学生在做数学运算时,更好地理解运算的意义和结果,在加减法运算里,学生对数量的大小和多少有清楚的量感,可以更精确地做运算。在乘除法运算当中,量感有益于学生懂得倍数关系和平均分的概念,改进运算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三)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良好的量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准确地对数量、大小、长短等做出判断和估测,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在购物时,能根据商品的价格和自己的钱,做出合理的选择。装修房子时,也能对自己家房子的面积、买家具的大小等等都了如指掌。量感可以让学生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当前小学数学量感培养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有些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量感培养教学的时候,依然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一味地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实践体验,老师只是单纯地讲解、举例,让学生记住量的单位和换算关系,学生没有亲身感受和操作的机会,很难产生量感。在讲授长度单位时,教师只是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然后讲解 1 厘米、1 米的长度,学生没有亲自去测量物体的体验,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枯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将自己所学到的量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量感培养效果不好。如教师在讲解重量单位时,没有让学生亲自称量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学生对“克”、“千克”的重量感受不深,不能在生活中准确估计物体的重量。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限制,学生对量感培养教学的参与度不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主动去探索思考的过程,不能真正地掌握量感的知识。如课堂练习中,学生只是简单的完成书本上的练习题目,没有真正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基于量感培养的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量感。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创设“测量校园”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校园里花坛、跑道、树木等物体的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长度单位。在学习重量单位时,教师可以创设“超市购物”情境,让学生模拟购物过程,称量不同商品的重量,感受重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开展实践操作活动

实践操作属于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身领略数学知识的形成流程,进而培育量感。讲解面积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硬纸板做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通过接触,比较这些正方形,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讲到体积单位时,让学生拿橡皮泥制作不同形状的立体物体,改变橡皮泥的形态和大小,领悟体积的概念及其改变规律,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做小组互助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具体的图像、动画、视频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感受数学知识。在量感培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在课堂上无法直接展示出来的物体和场景,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量感 [2]。如在学习长度单位“千米”时,“千米”的长度比较长,无法直接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一下1 千米的长度。

在学习时间单位“年”、“月”、“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地球、月球的运动轨迹,帮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四)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在体验式教学当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思考,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之后,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归纳并总结,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如针对展开的测量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去思索诸如“应该如何选取恰当的测量手段与测量用具”、“测量结果为何会出现偏差”之类的疑问,通过思考加深对量感知识的认识,教师还要激发学生自行发表见解或者提出疑问,以培养学生的革新想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量感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体验式教学为小学数学量感培养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途径。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操作、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等方法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数学的实践能力与数学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量感水平。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发现并了解体验式教学,将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秋菊 . 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5(5):95-97.

[2] 罗世花 . 体验式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5(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