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风力发电用储能电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作者

李文明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引言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世界各国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焦点。风力发电凭借其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优势,近年来装机容量持续攀升。但风能的固有特性,如风速的随机波动导致发电功率不稳定,使得风电并网后易对电网造成冲击,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储能电池作为调节风电功率波动、实现电能存储与灵活释放的核心部件,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升风力发电的可靠性、稳定性及消纳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1 风力发电特性

风力发电是指将风能转换为电能,是继水电之后最成熟、易获取、成本较低、开发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转换技术。用于风力发电的场所称为风电场,通常由多个风力发电机组有序排列而成。当风力驱动叶片旋转,经轮毂和齿轮箱带动发电机运行,即可实现风能向电能的转换并接入电网。风电场一般部署在高原、沿海、岛屿及海上等区域,机组布局根据主导风向及地形条件进行优化,以尽可能减少尾流效应影响。风电具有天然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导致其输出功率难以稳定满足并网要求,易造成电网频率波动、电能质量下降等问题,甚至造成风电弃用,相较光伏发电呈现出强烈的间歇性,风电出力则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因此,发展适配分布式风电系统的储能技术,是提升风能利用率、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路径。近年来,随着风电技术持续进步,风力发电已在全球范围实现大规模应用。相较成本较高的光伏发电,风电在单位产能上的优势依然显著,且其度电成本已接近天然气发电,是当前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2 风力发电用储能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2.1 铅酸电池

铅酸电池是目前风力发电储能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电池类型。其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大电流放电性能,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较大功率输出,满足风电系统应对突发功率波动的需求。例如,在一些小型离网风力发电系统中,铅酸电池常被用作储能装置,为偏远地区的居民供电。然而,铅酸电池存在诸多局限性。能量密度较低,意味着其储存相同电量时体积和重量较大,不利于系统的紧凑化和轻量化设计,在空间有限的风电机组机舱或塔筒内安装时会受到限制。循环寿命较短,一般充放电循环次数在300-500 次左右,频繁更换电池增加了运维成本与环境污染风险。

2.2 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无记忆效应等显著优势,在风力发电储能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其能量密度可达 100- 150wh/kg ,循环寿命超过 2000 次,能够有效减少储能系统的占地面积和重量,提高风电系统的整体效率。

2.3 液流电池

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储能电池,具有功率与能量可独立调节、充放电深度高、循环寿命长等独特优势,在大规模风力发电储能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全钒液流电池是目前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液流电池类型。其电解液中的活性物质为钒离子,通过不同价态钒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能与化学能的相互转化。全钒液流电池的循环寿命可达 10000 次以上,充放电深度能达到 80%-90% ,可适应风电系统频繁充放电的工况需求。

2.4 钠硫电池技术

钠硫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材料丰富等优点,在日本和北美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其运行温度 300-350C ,能量效率超过 85% ,适合长时间储能需求。近年来通过材料优化和系统创新,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显著改善,成本持续下降。

2.5 其他新型电池技术

钠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型技术快速发展。钠离子电池成本较锂离子电池低 30-40% ,2023 年首批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投入运行。新型电池技术在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为风电储能提供更多选择。

3 风力发电用储能电池技术发展展望

3.1 推动技术融合,提升系统协同性

(1)打破数据壁垒:整合设备监测系统(如SCADA)、运维管理平台(PMS)、用户用电系统(营销系统)数据,构建统一数据中台,实现“设备状态 - 用电负荷- 运维任务”数据联动;(2)强化技术融合:将AI 诊断与机器人巡检融合,如机器人发现设备异常后,AI 模型立即分析异常原因,自动生成处置建议;推动5G 与边缘计算融合,减少偏远地区数据传输延迟。

3.2 成本降低策略

降低储能电池成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电池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消耗与生产成本。例如,改进电池生产工艺,采用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规模与良品率,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加强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通过回收废旧电池中的有价金属(如锂、钴、镍等),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不仅可降低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还能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3.3 安全性提升技术

安全性是储能电池发展的生命线。未来将重点发展电池本质安全技术,如开发具有本征阻燃特性的电池材料,从源头上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同时,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手段,进一步完善电池管理系统的安全监测与预警功能。通过实时采集、分析电池运行数据,提前预测电池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如调整充放电策略、启动散热系统等,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此外,加强储能电池系统的消防安全设计,配备高效的灭火装置与消防控制系统,提高储能设施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全方位保障储能电池系统的安全运行。

3.4 电池系统集成优化

在电池系统层面,通过优化电池组设计、热管理系统及电池管理系统,可显著提升储能电池系统的整体性能。采用先进的电池组模块化设计,将多个电池模块组合成储能系统,便于安装、维护与扩展,同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灵活性。高效的热管理系统对于保障电池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可通过风冷、液冷或相变材料冷却等技术,精确控制电池温度,减小电池组内单体电池间的温差,降低电池性能不一致性,延长电池寿命,提高安全性。智能化、高精度的电池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荷电状态(SOC)等参数,实现电池的精准充放电控制、故障诊断与预警,进一步提升电池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

结语

自动化运维技术通过实时感知、智能诊断、自动执行,显著提升智能电网运维效率与精准度,是电网运维从“人工主导”向“技术驱动”转型的核心支撑。随着新型电池材料研发、电池系统集成优化、成本降低策略以及安全性提升技术等方面的持续创新与突破,储能电池技术将不断完善,为风力发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秦磊 , 董海鹰 , 王润杰 . 基于卡尔曼滤波和模型预测控制的混合储能平抑风电功率波动策略 [J]. 电网技术 ,2024,48(10):4286-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