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铁路机务运用车间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作者

何思岩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机务段 陕西西安 710000

1. 铁路机务运用车间信息化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铁路机务运用车间信息化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基础设施层面,各主要车间建成覆盖生产区域的网络通信系统,融合有线与无线网络,提供稳定网络支持;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优化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资源,提升计算和存储能力,夯实数据处理基础。应用系统方面,机车运用管理、设备维护管理、人员调度管理等核心系统在多数车间投入使用,实现关键业务环节信息化管理;移动应用平台普及,现场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完成指令接收、数据上传等操作,提升作业效率。数据资源建设上,机车运行、设备检修、人员作业等各类业务数据持续积累,质量不断改善,为数据分析和知识挖掘创造条件。

2. 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1 技术层面的问题

从技术层面分析,当前铁路机务运用车间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体现在系统架构设计、技术标准规范、数据集成共享等方面。在系统架构方面,多数车间的信息系统采用分散建设模式,各业务系统相对独立,缺乏统一的架构设计和标准规范,导致系统间数据格式不一致、接口不兼容、功能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这种 " 烟囱式 " 的系统架构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和维护复杂度,也严重制约了系统间的数据流通和业务协同。在技术标准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不同厂商开发的系统在数据结构、通信协议、安全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系统集成和数据交换带来了极大困难。同时,部分系统采用的技术架构相对落后,扩展性和兼容性较差,难以适应业务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在数据管理方面,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此外,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在数据传输、存储、访问等环节存在安全风险隐患。

2.2 管理层面的问题

管理层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组织体系、制度建设、人员培养等方面的不足。在组织管理体系方面,多数车间尚未建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建设合力。项目管理机制不健全,在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实施监控、验收评估等关键环节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导致项目建设效果不理想。在制度建设方面,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缺乏涵盖规划管理、项目管理、运维管理、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制度规范,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同时,现有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较为普遍。在人员培养方面,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信息化发展要求存在差距,需要加强培训和能力提升。此外,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力度有限,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效果。

3. 铁路机务运用车间信息化发展趋势

3.1 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铁路机务运用车间信息化技术发展将呈现出平台化、智能化、云化的显著特征。平台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架构,通过建设综合性的业务支撑平台,实现各类业务系统的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有效解决当前系统分散、标准不一、集成困难等问题。这种平台化架构将采用微服务、容器化等先进技术,提供标准化的接口服务和组件库,支持业务系统的快速开发和灵活部署。智能化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广泛应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设备故障预测、运用计划优化、作业流程智能化等功能,提升机务运用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构建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云化发展趋势体现在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弹性、可扩展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动态分配,降低建设成本和运维复杂度。同时,云平台的采用将促进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利用,为跨区域、跨部门的业务协同提供

技术支撑。

3.2 管理模式发展趋势

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数字化转型、精细化管理、协同化运作等方面。数字化转型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重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将推动机务运用车间建立以数据为驱动的管理决策机制,实现管理过程的全程数字化、管理决策的数据化、管理结果的可视化。精细化管理趋势表现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各类资源和业务活动的精确管控,提高管理的精度和效率。这包括对机车运用过程的精确监控、对设备状态的精细化管理、对人员作业的精准调度等,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协同化运作趋势体现在打破部门和系统间的壁垒,构建跨部门、跨系统的协同工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协同、资源整合。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协同工作机制,能够有效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协调成本,增强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3.3 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服务模式的发展将朝着个性化、主动化、生态化的方向演进。个性化服务趋势表现在根据不同用户的角色特点、业务需求、使用习惯等因素,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和功能体验,实现 " 千人千面 " 的个性化服务模式。这要求信息系统具备强大的用户画像能力和个性化推荐能力,能够智能识别用户需求并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主动化服务趋势体现在从被动响应用户请求转向主动预测用户需求,通过智能化的信息分析和预警机制,主动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和决策建议。例如,系统能够基于设备运行数据主动预测维护需求,提前为相关人员推送维护提醒和作业指导。生态化服务趋势反映在构建开放、共享、合作的服务生态体系,通过与外部服务提供商、技术合作伙伴的深度合作,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这种生态化的服务模式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形成多方共赢的合作格局,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专业、高效的综合性服务。

结束语

铁路机务运用车间信息化建设是铁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对提升运营效率、保障安全、降低成本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在此方面已取得成效,但仍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系统集成度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其发展将呈现技术平台化、管理数字化、服务个性化特征。为此,需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技术标准;强化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制;注重人才培养,充实专业队伍。唯有坚持问题导向,把握趋势推进建设,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交通强国建设,在技术与管理创新中迎来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1] 纪和平 . 机务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布局探究 [J]. 营销界 ,2020,(26).

[2] 赵鹏 . 铁路机务运用安全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研究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06):0137-0139.

[3] 杜晓莉 . 试析铁路机务系统如何有效开展信息化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04):0064-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