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学困生责任意识提升路径探索
丁学锋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卫溪中学 456250
摘要:本文聚焦于初中心理学困生责任意识的提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分析了学困生责任意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对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并详细阐述了通过营造积极班级氛围、开展积极心理干预、构建积极家校合作等多种路径来提升初中心理学困生责任意识的方法与策略,以期为初中教育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初中心理学困生;责任意识
一、引言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至关重要,它关乎学生的品德塑造、行为规范以及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然而,心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在责任意识发展方面往往存在滞后或偏差。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积极品质和力量,为解决初中心理学困生责任意识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挖掘学困生自身的积极潜能,激发其内在动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初中心理学困生责任意识现状分析
(一)自我责任意识淡薄
许多初中心理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缺乏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上,经常表现出敷衍了事、作业不按时完成、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对自己的学业成绩毫不关心,没有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现阶段的主要责任。
(二)对他人和集体责任的忽视
在与同学相处中,部分学困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在班级活动中,表现出消极参与甚至逃避的态度,对班级荣誉和集体利益漠不关心,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班级集体的一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责任归因偏差
当出现问题或错误时,心理学困生往往倾向于将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如老师教学不好、题目太难、同学影响等,而很少从自身找原因。这种责任归因偏差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后果,难以培养起真正的责任意识。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心理学困生责任意识提升路径
(一)营造积极班级氛围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以关爱、尊重和理解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困生,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变化。在课堂上,多给予学困生鼓励和肯定的眼神,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课后,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班级的责任感。
开展积极主题班会
定期组织以责任意识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如 “我的责任我担当”“班级因我而精彩” 等。通过故事分享、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困生认识责任的重要性,思考自己在班级、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在班会活动中,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创建积极班级文化
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如张贴励志标语、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设立班级荣誉墙等。通过班级文化的熏陶,让学困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充分征求学困生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二)开展积极心理干预
积极心理暗示
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方法,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例如,在学困生完成一项任务后,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 “你做得很好,这说明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在学困生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说 “我相信你有能力克服困难,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通过长期的积极心理暗示,让学困生在潜意识中形成积极的责任意识。
心理拓展训练
组织针对学困生的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如团队合作游戏、户外拓展等。在这些活动中,学困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他人的责任感。同时,拓展训练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也能锻炼学困生的意志品质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我责任意识。
个体心理咨询
对于责任意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困生,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为他们提供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教师通过与学困生深入交流,了解他们问题产生的根源,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如认知行为疗法、积极情感干预等,帮助他们调整认知,改变行为,提升责任意识。
(三)构建积极家校合作
加强家校沟通
教师要定期与学困生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责任意识表现。同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困生责任意识的提升。
开展家长培训
学校可以组织针对家长的培训活动,邀请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为家长讲解积极心理学知识和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方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家庭中营造积极的氛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责任感。例如,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
家庭与学校活动联动
学校和家庭可以联合开展一些活动,如亲子志愿者活动、家庭学习小组等。通过这些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学困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困生责任意识的发展。
四、结论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通过营造积极班级氛围、开展积极心理干预、构建积极家校合作等多种路径,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心理学困生的责任意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激发学困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的积极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为学困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他们责任意识的不断提升,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初中心理学困生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不断完善责任意识提升路径,为初中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毕馨爻. 各学段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养路径研究[C]//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2023: 106197.
[2]髙焱.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初中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23. DOI:10.27280/d.cnki.gsdsu.2023.002046.
注:本文系鹤壁市2024年度教育科研课题《学困生责任意识发展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2024-JKLX-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