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旅游景区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其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作者

罗山

湖南苏仙岭- 万华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湖南郴州 423000

引言

旅游景区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载体,不仅构成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的一项宝贵资源和资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闲暇之余,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游赏玩,因此,人们对于旅游景点的规划、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而随着各个地区旅游景区的快速涌现,如何吸引游客、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与满意度,进而提升旅游行业为社会经济带来的良好效益,成为各个部门日益关注的问题。

1. 旅游景区管理的发展历程

1.1 绝对公益性阶段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初期,旅游景区的建设与作用主要集中在接待外事方面,体现出较强的政治属性。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完全体现旅游景区的产业化发展特点,当时的旅游景区开发和管理工作权属于国家,体现出绝对的公益性质。

1.2 政府直接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旅游景区的管理权,依然掌握在政府手中。但是,旅游景区的管理目标逐渐产生了变化,开始追求盈亏平衡甚至盈利。然而,由于旅游资源仍然属于国家,很多景区所占土地都由国家来划拨,而在土地管理和规划时并没有科学、合理的方案与计划,相关部门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制约了旅游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影响了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企业经营管理

20 世纪90 年代,我国的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发生变化。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逐渐被淘汰,部分景区开始以承包、租赁或购买的方式来转移经营管理权,体现出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状态,这种经营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直接推动了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

1.4 现代化企业管理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和完善,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旅游景区开始以股份公司的形式进行重组和内部优化。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旅游景区管理工作也开始进行了转变与调整,由于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由旅游观光向休闲放松、文化交流、康养探索等方式转变,开始注重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服务质量与休闲体验等内容,这也要求景区管理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制度内容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创新发展。

2. 旅游景区管理面临的问题

2.1 管理理念相对滞后

在传统的旅游景区管理中,“门票经济”理念盛行,很多景区以门票销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导致景区的营收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盈利方式,从而导致级别越高、知名度越高的景区,门票价格也就越高。自从 2001 年召开的首批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工作会议,187 家旅游景区获得殊荣,随后国内 A 级旅游景区开始遍地开花,截至 2004 年,A 级以上的景区就增加至 1000 多个。而景区的收入大多是来自门票收入,尤其是观光型高等级景区,导致门票价格虚高,景区盈利方式单一。

另外,政企不分现象较为突出,一些景区管理部门仍然沿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缺乏市场化运营思维。如一些 5A 级景区的管委会一般是‘县处级’单位,运行体制和架构参照一个县级组织。在这种模式下,如果单从运营的角度,大部分景区是不能盈利的。

此外,当前许多景区缺乏原创IP(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导致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很多旅游景区在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等方面,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难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提升竞争力。

2.2 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完善,制约了旅游景区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主要指的是:景区的管理制度与旅游市场的发展相脱节,管理制度没有及时跟随旅游市场的变动而调整和更新,导致景区的管理运作存在滞后性,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另外,景区的管理制度本身存在漏洞,例如:制度存在不完善、缺失的问题,操作管理流程不够规范,容易引发管理混乱、内部矛盾加剧的问题。还包括景区制度管理缺乏人性化,在景区内部,给游客带来不好的出游体验,降低游客满意度。

2.3 缺乏专业化管理队伍

当前,旅游景区管理中,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人才和管理队伍,主要是由于景区内部管理团队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容易产生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的问题。景区的发展要求相关人员掌握战略规划、市场营销、风险管控经验和能力,由于基层员工素质良莠不齐,景区也没有及时对员工展开培训和教育,直接降低了景区员工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无法满足游客日益提高的需求。在现代旅游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员工缺乏持续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导致员工的专业素养,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变化,限制了景区服务水平的提升。另外,景区缺乏员工的激励约束制度,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和团队合作效应。

2.4 景区智能化建设水平不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景区内部,推动智慧景区建设、智能化建设已经成为景区提升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智能化建设也能够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当前,部分景区在智能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有限,景区的智能化建设水平不足。如自助预约系统、自动售票系统、智能浏览等系统的不完善使得景区的服务便捷性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部分景区的智能化建设与文创开发、景区营销的契合度不高,协同不够完善,无法发挥智能化技术的推动作用,难以提升景区品牌形象和吸引力。且部分景区智能化建设没有结合景区特色和文化底蕴打造便捷的服务模式,对提升游客体验和服务品质的效果不够显著。

3. 旅游景区管理创新必要性

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旅游行业发展进程中比较薄弱的部分。当前,创新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能够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带动当前地区的经济建设。随着人们旅游意识的逐渐增强,对于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效果、完善管理制度已成为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结合旅游景区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速度来调整和更新,同时,旅游行业也应该借助经济社会变动,给旅游行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不断调整管理模式、优化管理手段。近年,我国旅游行业国际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景区管理面临文化差异、政策法规障碍等挑战,这也对旅游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在景区管理工作中融入创新理念,推动旅游景区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国际旅游市场份额,带动就业和地区经济发展。

4. 旅游景区管理破局的建议

4.1 转变传统管理思路

在旅游景区管理和创新的过程中,要求相关部门首先转变传统的管理思路,不断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来提升旅游景区的竞争力。相关部门需要转变传统景区管理思想,从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考虑游客需求的多样性,增加文化体验、科技交互等元素,打造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体验,不断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提升景区的吸引力。

其次,相关部门要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变传统景区管理存在的经、管、所权责不明确、权责混淆的问题,提升管理效率。通过厘清职责范围,构建权责明晰的管理架构,推动管理流程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提升景区管理水平,

最后,相关部门要加大创新力度,打造景区个性 IP,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推出个性化的文创产品、主题活动等,发掘景区独有的特色文化、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元素,结合科技和创意,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景区IP,提升景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4.2 完善景区管理制度

完善景区管理制度是保证景区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人们对于景区管理的需求。相关部门需要及时更新和改革管理制度,加大引入智能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景区内部各项运营活动,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有效防范,并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纠纷。通过建立制度化的管理框架,将管理目标、原则、程序等规范化,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实现景区整体运营的有序性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需要注重提升游客体验,提升景区竞争力。管理制度的设置与完善需要突出以游客为主的内容与原则,进一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建立完善的接待流程、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强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为游客打造一个舒适、便捷、安全的旅游环境,提升景区的口碑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到访。

4.3 建设高效、专业化景区管理团队

旅游景区应该建设高效专业化的景区管理团队,引入景区高层次人才,打造高效的运营团队,提升景区的管理规划质量和服务质量。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大力引入景区运营管理高层次专业人才,充分利用优秀专业团队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行业洞察力,及时为景区提供战略指导和决策支持,不断创新旅游景区的各级项目,提升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基层员工的培训和学习力度,建设专业化管理团队,加大对基层员工的培训投入,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例如:景区管理者可以定期为员工举行培训活动,增强员工服务技能,拉近员工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相关部门还要优化人员绩效分配方案,提升景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公正、合理的绩效分配方案,不仅可以激励员工积极投入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可以有效提升景区内部的服务质量,为景区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

4.4 推进智慧景区建设

相关部门要推动智慧景区建设,适应时代发展,提升旅游体验。首先,相关部门要健全景区预约和流量管控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完善预约系统和流量管控系统,更好地帮助景区管理游客流量,避免拥堵,提升游客参观体验。例如:日本东京迪士尼乐园,引入了先进的实时人流监测技术,结合游客预约系统,成功做好游客流量的精准管控工作,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游园体验,同时还减少人员拥堵,保障了景区的安全运营。

其次,相关部门要构建景区大数据分析平台,推动智慧景区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采集游客行为数据、市场需求数据,更深入的了解游客需求和喜好,保证营销策略和服务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此外,景区还可以参考徽州大峡谷景区的创新经验,在景区停车场设置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开辟户外野营区,提供秋千、滑梯、球场等基本娱乐休闲场所;景区门口设置电子扫描系统与二维码,鼓励游客线上购票,了解游园须知,不仅减少了游客排队买票消极等待的时间,还缓解了景区的运营压力。

最后,相关部门要引入高新技术,实现服务升级,提升游客体验度,可以采取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无人机技术等,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例如:我国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引入了 AR 增强现实技术,在游客参观过程中,提供了更生动、多样化的互动体验,大幅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5. 结语

当前,旅游业正处在转型升级期,旅游景区也面临从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元化形式转变。在新形势下,旅游景区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由粗放式向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变,景区经营管理思路要不断革新紧贴时代变化,通过完善景区管理制度,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团队建设,不断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提升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力,推进旅游行业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世鑫 , 江海旭 . 基于扎根理论的东北亚文化旅游城夜游产品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以旅顺二〇三景区为例[C]// 中国旅游研究院.2023 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上).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区域旅游研究中心 ;,2023:13.DOI:10.26914/c.cnkihy.2023.083859.

[2] 吴丽云 . 提升文化内涵增强“网红打卡地”持久吸引力 [N]. 中国旅游报 ,2020-09-01(003).DOI:10.28109/n.cnki.nclyb.2020.001942.

[3] 孟雅琼 . 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 [J].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20,20(02):63-67.

[4] 蒙涓 . 广西连片特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研究——基于融水梦呜苗寨、三江程阳八寨景区的分析比较 [J]. 老区建设 ,2019,(20):21-25.

[5] 吴玲敏 . 生态视域下湖南省水府庙体育旅游景区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25-26.DOI:10.16227/j.cnki.tycs.2019.0251.

[6] 杨亚娜 . 论旅游景区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其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J]. 度假旅游 ,2019,(01):47-48.

[7] 李翠玲 , 石敏俊 , 许健等 . 旅游资源丰度与旅游业发展——以新疆昌吉州为例的实证分析 [J]. 科技促进发展 ,2016,(03):323-330.

[8] 李永宠 . 关于突破景区企业化障碍的对策研究—— 以山西为例 [J]. 经济问题 ,2012,(12):50-52.DOI:10.16011/j.cnki.jjwt.2012.1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