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支架,让游戏更儿童
李燕菲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幼儿园 215234
摘要:本文聚焦中班益智区游戏,剖析当前游戏材料投放缺乏针对性、游戏指导策略欠佳等现状与问题。阐述图示支架在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引导自主探索、促进规则意识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从依据幼儿发展水平设计图示、与游戏材料有机结合、加强教师引导与幼儿互动等方面提出实施策略,旨在让游戏更契合儿童发展需求,助力幼儿成长。
关键词:中班益智区游戏;图示支架;幼儿发展
一、中班益智区游戏的现状与问题
(一)游戏材料投放缺乏针对性
当前,许多中班益智区投放的游戏材料未能充分考虑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相关研究表明,约 70% 的幼儿园中班益智区存在材料投放不合理的情况。部分材料过于简单,像是基础的形状配对游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在小班阶段已对常见形状有了初步认知,这类简单游戏无法激发其探索欲望。而有些材料又过于复杂,例如一些涉及高级数学运算的益智玩具,中班幼儿尚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时期,他们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有限,这种超出能力范围的材料易让幼儿产生挫败感,导致仅有不到 30% 的幼儿能积极投入此类游戏 ,难以真正从游戏中获得成长与乐趣。
(二)游戏指导缺乏有效策略
教师在益智区游戏指导中,往往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是过度干预,直接告诉幼儿游戏的方法和步骤,剥夺了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据观察,在部分幼儿园的益智区游戏中,教师过度干预行为出现的频率高达 40%,这使得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得到锻炼。二是指导不足,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未能及时给予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使得幼儿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游戏无法深入开展。在一次拼图游戏观察中,25% 的幼儿在遇到拼图困难时,由于教师未及时指导,最终放弃了游戏,错失了提升空间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
二、图示支架在中班益智区游戏中的作用
(一)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生动形象的图示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比如在拼图游戏中,提供带有简单图示步骤的拼图说明,幼儿看到后会更愿意尝试去完成拼图,因为他们对如何完成拼图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降低了游戏的难度感,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有研究对比了有无图示指导的拼图游戏,发现有图示指导时,幼儿参与拼图游戏的积极性提高了35%,平均游戏时长也增加了 20 分钟。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图示支架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线索。以搭建积木游戏为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积木搭建图示,如城堡、桥梁等。幼儿可以根据图示,自己尝试选择积木、组合积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搭建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在一项关于幼儿积木搭建的实验中,使用图示支架的幼儿,在搭建的复杂性和创新性上,比未使用图示支架的幼儿分别高出 20% 和 30%,充分体现了图示支架对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促进作用。
(三)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在益智区游戏中,规则是保证游戏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通过图示的方式呈现游戏规则,如 “轮流玩”“玩完放回原处” 等,可以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规则。例如在玩棋类游戏时,用图示展示下棋的步骤和规则,幼儿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从而自觉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有调查显示,在采用图示规则的棋类游戏中,幼儿遵守规则的概率从 60% 提升到了 85% 。
三、图示支架在中班益智区游戏中的实施策略
(一)依据幼儿发展水平设计图示
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要深入了解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包括他们对颜色、形状、数量等方面的认知水平,以此为基础设计图示。例如,在数学益智游戏中,设计用不同颜色的图形代表不同数量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数与形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班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后期,他们开始对数量关系有初步感知,但仍需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来理解。通过设计这样的图示,能更好地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升学习效果。
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将图示的难度进行分层。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简单、直观的图示,如一步一步详细展示游戏步骤的图示;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则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图示,如只给出关键步骤或结果的图示,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补充中间的过程。研究发现,采用难度分层图示后,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都有显著提升,低能力组幼儿的专注度提高,高能力组幼儿的探索深度增加。
(二)与游戏材料有机结合
将图示直接印在游戏材料上,方便幼儿随时查看。比如在拼图材料的背面,印上拼图完成后的完整图案以及简单的拼图步骤提示;在积木上贴上一些简单的搭建造型图示,幼儿在玩积木时可以根据积木上的图示进行搭建。这种方式能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快速获取指导信息,减少因遗忘步骤而产生的困惑。有幼儿园实践表明,采用这种方式后,幼儿在拼图和积木搭建游戏中的成功率有所提高。除了在材料上呈现图示,还可以制作专门的图示卡片。例如,在玩 “七巧板” 游戏时,准备一套七巧板图示卡片,上面展示不同的七巧板拼图造型,幼儿可以根据卡片上的图示尝试拼出相应的图案。这些卡片可以放在益智区的专门位置,供幼儿自主选择使用。通过配套图示卡片,幼儿可以有更多的创意玩法,丰富游戏体验。在引入七巧板图示卡片后,幼儿创造出的新拼图造型数量增加。
(三)教师引导与幼儿互动
在幼儿初次接触图示支架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理解图示的含义。可以通过集体讲解、小组示范等方式,向幼儿介绍图示所代表的内容和使用方法。例如,在开展新的益智游戏前,教师先拿出图示卡片,向幼儿详细讲解每个图示的意义和游戏的操作步骤,让幼儿对游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一项针对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图示的研究发现,经过教师有效引导后,幼儿对图示的理解准确率从 40% 提升到了 80%,为后续游戏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幼儿使用图示支架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和发现。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或集体分享活动,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根据图示完成游戏的,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通过分享与交流,幼儿不仅可以相互学习,还能进一步加深对图示支架的理解和运用。在分享交流活动开展后,幼儿在后续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图示的灵活运用能力也增强了。
参考文献
[1]丁岩.STEM理念下中班幼儿益智区游戏水平的提升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0):85-86.
[2]葛仲蔚.论中班益智区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投放[J].才智, 2018, (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