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高加和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225700
摘要:当代教育持续革新大潮中,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人文情怀以及思维能力等任务。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充沛的感情,向学生们开启了古代文化世界之窗。因此,文章基于初中语文课堂实际,从多方面入手探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篇目,对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热情不高,理解漂浮在表面上的现象比较突出。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过程游离于古诗词所处时代背景和文化情境之外,学生很难在情感上和古人产生共鸣。情境教学法作为注重情境创设和学生体验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陷。它通过创设与古诗词有关的历史文化情境和生活情境,使学生犹如置身诗词描写的世界之中,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诗词的含义,体会诗词之美,才能给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一、意象组合勾勒,营造诗词具象情境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是诗人情感的承载者,对于理解诗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意象组合的帮助下指导学生勾画诗词具象情境。通过发掘诗词中许多特有的形象,比如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仿似身临其境[1]。
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关注诗中形象。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有波涛汹涌的海水、高耸的山岛、繁茂的树木与百草,还有瑟瑟秋风、澎湃的洪波。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一一叙述这些形象的知觉,例如海水之壮阔,山岛之高耸等等。然后带领学生把这些形象结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一幅图景:浩瀚的海边海水汹涌澎湃,山岛傲然耸立,小岛上绿草如茵、秋风呼啸、大浪滔天。教师可以进一步激发如果他在这一场景下会是什么心情。同时,联系后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将日月星辰都融入这大海情境的意图。通过这种意象组合上的勾画,可以使学生深切地感受曹操所描绘的大海之雄奇壮美,领略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就像他也处在那个沧海之畔一样,目睹这一壮美场景,达到了深刻感悟诗词具象情境。
二、情感线索梳理,融入诗词内在情境
初中阶段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往往由于很难掌握诗人的情感脉络,所以认识比较片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诗词情感线索并将其内在情境纳入其中。通过对诗词语句的仔细分析,挖掘出诗人感情变化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带领学生循着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走向诗词内核。
比如,在讲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时,教师以指导学生吃透全诗并初步体会诗中情感氛围。然后对情感线索逐句进行剖析。第一首“君问归期未有期”,一个“未有期”就传达了诗人由于归期不确定而产生的忧愁和无可奈何。接下来的句子“巴山夜雨涨秋池”生动地展现了巴山雨夜和池水上升的景色,这不只是对环境的描述,更深层次地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痛苦,这种痛苦的情感在此得到了进一步地加深。教师带领着学生去思索,在那样一个雨夜里,诗人一个人面对着苍茫的黑夜,内心对于爱人的怀念越来越强烈。接下来的两句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的笔触突然转变,从现实中的痛苦转向对未来团聚场景的想象,情感从忧愁转变为期待。教师可以请学生比较一下前后的感情变化,想一想为什么诗人会发生这种感情上的变化。透过这样一条情感线索,学生们可以清楚地领会诗人诗歌中的感情流转,深切地感受诗人被羁旅的寂寞和渴望与爱人团聚的殷切心情,由此真正地融入诗词创设的内在情境中去,深刻地领悟这首诗词中的情感内涵。
三、典故关联拓展,构建诗词文化情境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典故是一种重要文化密码。教师如果能够巧妙地借助,深入发掘诗词中典故,可以给学生建构一个鲜活的诗词文化情景。初中生处于知识积累与文化感知能力增强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新鲜而又具有文化底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2]。在教学中融入典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内涵的深入理解。
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诗中“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关于“闻笛赋”这一主题,教师详尽地描述了向秀在经过嵇康的故居时,听到邻居吹奏笛子,回忆过去,并因此写下了《思旧赋》这一故事。再联系刘禹锡因为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不成功而被贬谪时间较长、回国后旧友已亡故的情况,使学生感受到诗人思念故友之情。但对“烂柯人”,教师们绘声绘色,描绘了王质入山劈柴、观仙对弈、一局结束、斧柄已烂、归乡、已过百年、物是人非等传奇故事。接着,带领学生反思这个典故是怎样映射了刘禹锡离开朝堂多年、世事变迁的情怀。这样,学生们就像置身在那个年代一样,深切地体会着诗人的复杂心情,明白诗词不只是词语的叠写,而是历史和感情的融合,由此建构了浓郁的诗词文化情境和增强了诗词鉴赏能力。
四、结语
情境教学法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有着显著的价值。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借意象,情感和典故多元路径来创设场景,在学生和古诗词之间架起了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诗词内涵,又能激发他们对于古典文学的喜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随着教育研究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法可望得到进一步提升,不断赋能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推动语文教育在传承文化、培育人才的道路上稳健前行,助力学生在古典文化的滋养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蔚.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23):94-96.
[2]谭小燕.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设计优化策略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4,(06):25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