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的由来危害及矫正之道
许吉萍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广州 510623
小光是一个今年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发现他上课看黑板时总是皱着眉头眯着眼睛,还时不时揉眼睛。而且他经常跟不上上课节奏,还总是抄错字,上体育课时抛接球也总是慢半拍。在学校的视力体检筛查中,小光被检查出有300 度的散光。老师赶紧通知了小光的家长带他到专业医院进行检查。更为惊人的是,班级中大部分同学都同样被筛查出不同程度的散光!这样的现象不是孤例,在中国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属于散光人群。然而目前还有很多人认为“散光就是近视”。那散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散光的神秘面纱。
一、散光是什么?
散光由于眼球表面的角膜或者晶状体形状不规则,表面不是正球形而是偏椭圆形,导致进入眼球内的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成一个单一的点而是一团散开的光斑。这样我们在看东西的时候无论是看远还是看近,都有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甚至会出现视物重影、变形等症状。
根据角膜或晶状体曲率不同的特点,临床上把散光分成规则性散光和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是指两子午线曲率相差有固定规律的散光,例如一个方向度数高,另一个方向度数低;而曲率相差无规律性的即为不规则散光,常见的就是角膜瘢痕或圆锥角膜。
二、散光是怎么产生的?
散光主要是由先天性因素引起的,部分也可因后天因素引起。先天性方面主要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角膜或晶状体的表面弧度在各方向上没有完全对称,也就是说角膜或晶状体表面不是一个理想的正圆球面,而是一个椭圆球面。先天性的散光也会有家族遗传倾向。三岁后当角膜曲率稳定后,散光度数一般不会大幅度改变。
后天性散光加深的原因主要包括: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经常熬夜玩手机,长期近距离用眼、眯眼、揉眼),引起角膜变形;眼病(如上睑下垂,麦粒肿,角膜溃疡等)引起角膜表面瘢痕、炎症而导致角膜表面曲率发生改变;外伤、做激光手术或者做白内障手术也会引起散光。
三、散光有哪些危害?
度数较高而视力没得到矫正的散光眼,会影响人的工作生活质量,视物不清会造成人们工作、学习、开车等等诸多方面出现问题。散光不矫正除了会影响视力之外,还会带来很多不适症状。如看书、读报、看手机、电脑久了之后会出现头疼,眼睛干、酸涨等视力疲劳现象,特别是两个眼睛的散光度数不一样的时候。
学龄期(6 岁)前若中高度散光没有及时得到戴镜矫正,将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引起弱视。弱视症状是即使戴上眼镜也看不清,学龄前是治疗的黄金期,随着年龄增大会越来越难治。因此散光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对于学龄期的儿童青少年,散光引起的视物不清还会加速眼轴增长,近视加深。
在青春期前后,若散光持续大幅加深,则要警惕是否存在圆锥角膜这一疾病。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因为圆锥角膜会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时可能需要做手术。
四、如何发现散光?
散光是一种常见的视力问题,早期可能表现为视物模糊、视疲劳或重影。生活中若出现视力模糊、长时间用眼后眼干或头痛,或儿童频繁眯眼、频繁眨眼,可能是散光的早期信号。
在眼镜店或医院都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检测散光,包括电脑验光、主觉验光和角膜地形图等。电脑验光快可以速测量角膜曲率,主觉验光通过试戴镜片确定最佳矫正度数,而角膜地形图则能精确检测复杂或不规则散光。医生还会结合裂隙灯检查角膜形态,综合判断散光类型和程度。
五、散光怎么矫正?
1. 非手术矫正方法
框架眼镜:这是最常见且安全的矫正方法,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散光患者,特别是轻度和中度散光患者。通过特制的柱镜片,矫正角膜不规则的折射,让光线重新聚焦到视网膜上。验光时需准确测量“轴位”,确保镜片效果。
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角膜接触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如 RGP、巩膜镜)。软性散光隐形眼镜佩戴舒适,适合中低度散光患者。而硬性角膜接触镜则更适合高度散光或不规则散光患者,能提供更清晰的视觉效果。
角膜塑形镜(OK 镜):通过夜间佩戴,利用物理压力重塑角膜中央形态,暂时性矫正散光,尤其适合8 岁以上青少年近视人群。
2. 手术矫正方法
激光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手术、飞秒激光手术等。通过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层,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散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适合18 周岁以上、屈光度数稳定两年以上的成年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眼内植入带有散光度数的人工晶状体,适用于合并高度近视或角膜薄无法进行激光手术的患者。
选择适合的矫正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散光度数、特点、年龄、眼部健康状况、用眼需求等因素。例如,儿童和青少年通常优先选择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度数较高或不规则散光,则适合硬性角膜接触镜。成年人如果对视力有较高要求,可以考虑手术矫正。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应在专业眼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六、给不同人群的行动清单
儿童与青少年应每 6 个月进行一次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散光等问题。如果发现孩子有眯眼、歪头看东西等异常行为,应立即就医。此外,每天保证至少2 小时的户外活动。并遵循“20-20-20”原则:每用眼20 分钟,就抬头看远处 20 英尺(约 6 米)的地方,持续 20 秒,帮助眼睛放松。同时应避免用手揉眼睛,保持眼部卫生。
成年人每年应进行一次全面的眼健康检查,以确保视力健康。如果眼镜度数变化超过50 度,或者感觉视力模糊,应及时更换镜片。在使用电脑和手机时,也要遵循“20-20-20”原则。
老年人每年应进行一次眼部检查,重点关注白内障和黄斑变性等老年常见眼病。如果散光突然加重,或者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情况,应立即复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也有助于延缓眼部疾病的发展。
结语
散光虽常见,但通过科学矫正和良好习惯可有效控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定期检查、合理用眼、及时矫正都是保护视力的关键。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守护这扇通往世界的“窗户”,让生活更清晰、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