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音乐治疗在德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疏导作用

作者

朱利均

广东省紫金中学 517000

摘要:当今教育环境下,德育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其中情感教育与心理疏导是关键环节。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德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治疗作为一种独特的干预手段,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正逐渐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为德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将音乐治疗深度融入德育教育的情感与心理疏导,是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探索。

关键词:音乐治疗;德育教育;情感教育;心理疏导;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他们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注,需要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引导。音乐治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方式,即非语言沟通方式和情感共鸣作用,能够深入学生内心,满足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音乐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在音乐中找到情感的寄托和宣泄的出口。对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这种与学生心理需求的高度契合,使得音乐治疗在德育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音乐治疗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一)激发积极情感

音乐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能够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在德育教育中,选择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如欢快的钢琴组曲《婚礼场面》、舒缓的《槟榔树下摇网床》、激昂的《黄河大合唱》等。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音乐,让他们全身心地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聆听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聆听音乐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联想。有的学生表示在聆听《婚礼场面》时,联想到了热闹明朗、欢快的场面;有的学生则说在听《槟榔树下摇网床》时,内心变得平静和放松,仿佛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还有的学生在聆听《黄河大合唱》时,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感受到了一种激昂宏伟的力量。通过这次音乐聆听活动,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情绪,学会了如何通过音乐来调节情绪,同时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二)培养道德情感

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教化功能,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感。众多蕴含高尚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音乐作品,如讲述友情珍贵的《友谊地久天长》,歌颂奉献精神的《为了谁》,家国情怀《黄河大合唱》等,当学生反复聆听、传唱这些歌曲时,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会逐渐深入人心。在音乐的熏陶下,学生对善良、友爱、责任等道德情感的理解更为深刻,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这些道德准则,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情感教育与品德培养的有机融合。通过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传递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价值观。学生在欣赏和演唱这类歌曲的过程中,能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逐渐培养起同情心、爱心、责任心、爱国主义情感等道德情感,提升道德修养。

三、音乐治疗在心理疏导中的作用

(一)缓解心理压力

音乐治疗通过特定的音乐节奏与旋律,有效调节人体生理和心理状态,缓解压力。从心理学角度看,舒缓的纯音乐,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缓心跳、降低血压、放松肌肉,使学生从紧绷状态中解脱。学生学习疲惫或考试前压力大时,聆听这类音乐能迅速放松身心,以平和心态应对挑战。

(二)调节情绪状态

情绪波动是日常生活常见现象,过度波动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与学习生活。音乐治疗根据学生不同情绪状态选择匹配音乐干预。学生抑郁时,播放节奏明快、积极向上的音乐,如白敬亭的《上春山》,被欢快喜庆的音乐感染,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学生情绪激动时,如因争执愤怒,播放舒缓的古典音乐,如《云水禅心》等,让其平静下来理智处理问题。通过这种方式,音乐治疗帮助学生掌控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三)促进心理创伤愈合

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各种心理创伤,如家庭变故、校园欺凌等,若不及时处理,会对心理健康产生长期负面影响。音乐治疗为心理创伤愈合提供独特途径。通过音乐创作、聆听等方式,学生将内心痛苦、恐惧等负面情绪表达出来,获得情感宣泄。一位经历校园欺凌的学生,在音乐治疗师引导下创作关于勇敢和自我救赎的歌曲,将遭受欺凌时的痛苦、无助及渴望改变的心情融入其中。随着歌曲完成,他逐渐走出心理创伤阴影,找回自信与对生活的热爱。音乐治疗通过帮助学生表达和处理创伤性情感,促进心理创伤愈合,助力学生恢复心理健康。

四、实际案例分析

(一)基于音乐聆听的情感引导实践

某中学在德育教育中引入音乐治疗课程。在以 “感恩” 为主题的音乐治疗课上,教师播放韩红的《感恩的心》,讲述歌曲背后凄婉动人的故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心灵力量。随后,学生分组讨论与父母的感人瞬间,并学唱或创作感恩主题音乐作品。通过这次课程,学生不仅学会感恩父母,在创作和分享过程中,还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情感得到深刻触动与升华。课程结束后,许多学生回到家中主动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二)音乐表演对学生自信心和心理素质的提升

某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组织了一场校园音乐表演活动。活动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筹备过程中,许多学生因为缺乏自信,不敢报名参加。教师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顾虑和担忧,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鼓励。对于一些胆小害羞的学生,教师安排他们参加小组表演,让他们在团队中找到支持和力量;对于一些有一定音乐基础但缺乏自信的学生,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表演水平。在音乐表演当天,学生们都全力以赴,展现出最自信的自己,同时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活动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队合作精神,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结论

音乐治疗在德育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与心理疏导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它通过激发积极情感、培养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未来的德育教育中,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音乐治疗,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高天.《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7;

2.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3.雷秀雅.《音乐治疗与学校心理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