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高四着力”:基层党校服务中原地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王中海
中共濮阳县委党校 河南濮阳 457100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校(行政学院)工作必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河南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区,“两高四着力”既是战略方向,也是基层干部履职的核心任务。濮阳县委党校作为濮阳县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要依托濮阳县石化产业基础、农业特色养殖、龙乡文化底蕴等优势资源及民生发展需求,把“两高四着力”转化为可研可教、可学可用、可上报可交流的教学科研专题,以“教学+科研”双驱动,推动基层干部提升服务新时代建设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和水平,为濮阳县高质量发展贡献“心”力量。
二、优化课程编排:构建“两高四着力”导向的本土化教学体系
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濮阳县委党校围绕“两高四着力”战略目标,按照“理论武装+本土经验+提升素养”的思路理顺课程体系,打破“独角戏”,实现“从课堂到实践、从实践到课堂”的闭环教学。
1.专设核心理论课程,筑牢思想根基
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教学的主课。濮阳县委党校着眼“两高四着力”的理论渊源与实践要求,建设《“两高四着力”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与行动指南》专题课,强化“两高四着力”重要论述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强化学员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本专题课先着重讲述“两高四着力”的原因。河南是“中原粮仓”,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也是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担当区。“两高四着力”的提出正是基于河南的区位和站位,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可以说它是根据河南实际,为河南谋发展、谋治理的专属配方,是河南奋进新时代的引领明灯。
其次是“两高四着力”的逻辑结构解读。“两高四着力”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辩证统一,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缺一不可。高质量发展是高效能治理的基础,有了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才会具备高质量的发展效率;高效能治理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有了科学、高效的治理,发展中面对的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高质量发展才可持续推进。“四个着力”聚焦“产业体系、人民生活、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四大领域,四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协调统一、协同发力的整体格局。它们恰似一套精密咬合的齿轮,其中,产业体系是发展的“动力轴”、人民生活是发展的“落脚点”、生态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文化建设是发展的“精神魂”。四大领域环环相扣、同向发力,共同驱动河南在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道路上持续前行。
此外,专题课中,还着力讲解“两高四着力”如何紧紧扣住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政策解读、比较阐释中让学员深入领会“两高四着力”是“大战略和大格局的统一”,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系统集成工程,是中央治国理政在河南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2.开发本地特色课程,聚焦实践需求
立足濮阳县“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实际及民生治理需求,打造本土四大课程群,做到“课程内容与县域同频、教学目标与干部同心”,用活党校资源办好党校,增强提升办学水平的针对性。
(1).产业与农业类课程: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农业强省”建设
以濮阳县产业转型升级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导向,开设《濮阳县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思考》《农业强县濮阳实践: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产业化联合体打造》课程,前者围绕濮阳县石油化工(蔚林化工硫基新材料产业链延伸)、食品加工(训达粮油全产业链升级)、装备制造(风电装备智能化与绿色改造)等领域的产业链延展、产业基础能力提升需求,以及转型升级中的痛难点(如石油化工行业环保压力大、食品加工行业附加值偏低),以及天顺风能、中核汇能储能、巴德富涂料、浩森新型生物基材料、米琦通信技术、数据标注基地等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新机遇,展开针对性分析,探索“延链补链强链”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后者以濮阳县柳屯镇、文留镇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为实践素材,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濮阳模式”,并结合产业化联合体(如 “家家宜米业军粮供应中心”)、“濮阳小麦优质化种植”等实践案例,总结“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同时探究农业产业升级(如无人机植保、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应用)与农民素质提升协同推进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2).民生与治理类课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对应“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目标,构建《基层民生保障的濮阳实践:政策、问题与改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濮阳的探索与经验》课程内容,前者总结濮阳县针对返乡创业就业补助、农村技能培训、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双减”政策、医疗保障、家庭医生制、养老托育(农村互助托育、社会托育)的政策实践经验,针对调研数据所反映的问题(农村养老资源匮乏、培训需求与市场脱节),结合省“改善民生十大实事”,提出改进策略;后者重点总结濮阳县“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大数据分析”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经验,以濮阳县“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大数据分析”模式下的城中村网格化管理、柳屯镇“村民会议”机制为例,呈现构建基层民主协商议事机制、建立社区网格化数字管理系统的方法路径,并研究培育基层社会组织(志愿者、体育社团)赋能农村基层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
(3).生态环保类课程: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紧紧抓住“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一主题,设计《濮阳发展与生态保护:黄河流域保护与治理的县域实践》和《绿色发展与低碳生活:濮阳的经验分享》课程。前者主要从黄河濮阳段生态保护、湿地保护利用、滩区治理、马颊河水质改善等方面,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的县域发展路径(如滩区绿色种植业、生态旅游业);后者以濮阳县产业园区“废水资源化利用”“废渣回收加工”的实践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废水”“废渣”绿色化利用的效益与价值,并联系实际,提出绿色办公、低碳出行、垃圾分类推广的途径,让绿色低碳成为干部的“新常态”。
(4).文化繁荣类课程:激活本土文化资源
围绕“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要求,开发《濮阳县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走出颛顼旧都,向红色文化旅游迈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濮阳探索与改进》课程。前者重点说明濮阳颛顼旧都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刘邓大军渡河)典型价值,将文化资源“活起来”(颛顼文化IP开发、红色研学基地);后者重点介绍县文化馆、乡村文化站、村文化广场建设,“送文化下乡”“农民春晚”“农村文化志愿服务”等工作,探索如何适应和满足群众实际需求(农村老年人服务、青少年非遗传承课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3.增设案例研讨课程,提升实战能力
党校教学要避免“理论空转”,濮阳县委党校开展研究性教学,开设《“两高四着力”案例剖析与研讨》专题,以“案例教学+研讨汇报”的形式增强干部“能力提升”。案例选择坚持“取正反、重本土、轻外省”,如正案例:濮阳县天顺风能风能发电项目群,家家宜米业产业化联盟等;负案例:部分地方传统产业发展缓慢,因片面追求生态、经济与文化形式上的均衡而牺牲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参考洛阳偃师装备制造业,许昌长葛食品加工等类似县区,让学员在横向比较中找寻濮阳县的机遇。教学过程中,让学员小组合作,就“一化工厂如何解决环境问题”“一村‘种小麦+加工’”产业链条怎样延伸等“真问题”出谋划策,给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并进行汇报,由党校教师、县局业务骨干点评“从案例研讨走向生产现场实践”。
三、开展科研攻关:打造“两高四着力”导向的咨政服务体系
科研是党校的基础工作,濮阳县委党校围绕“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以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为己任”的工作目标,瞄准“两高四着力”,靶向科研,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咨政建议,形成“科研-教学-咨政”三赢格局。
1.锚定产业与农业主题,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围绕濮阳县“老传统+新产业+现代农业”发展主题,撰写了两篇专题研究报告:一是《濮阳县制造业延链补链强链的研究》,围绕绿色化工、光学材料、风电设备等产业,通过调查、走访、分析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如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配套不完善等),提出“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的思路;二是《濮阳县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围绕濮阳县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如何解决农田质量提升中的“管护难题”、农产品的深加工(小麦加工、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及产业链延伸等问题提出对策,为濮阳县打造“特色农业强县”支招。
2.聚焦民生治理课题,助力高效能治理落地
以濮阳县民生焦点问题和治理痛点难题为调研对象,开展了《濮阳县公共服务资源再优化布局》和《濮阳县基层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对策创新》两项专题调研,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重点探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城乡分布失衡问题,探索“城乡一体化、资源共享、有效供给”的再优化布局策略,比如县城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下沉,农村养老“互助+专业化”;梳理县级层面基层矛盾纠纷类型(比如土地流转纠纷、邻里矛盾纠纷等),研究“党建+网格+大数据”在基层治理落地中的策略路径,优化网格人员配比,完善矛盾纠纷“线报线调”模式,完善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对策。
3.开展生态保护调研,护航绿色发展
立足黄河生态保护,开展《黄河濮阳区段生态治理和监管研究》和《濮阳县工业园区的低碳环保研究》,前者通过勘察黄河湿地及滩区,找出湿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提出生态治理、日常监测与“治污减排”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如黄河濮阳段生态监测预警系统建立、黄河滩区植被恢复;后者通过研判化工园区、装备制造园区等园区节能减排空间,找出园区低碳环保阻力(技术成本高、扶持政策缺乏),提出低碳环保治理路径与补贴政策(如绿色信贷、环保标准完善等),为县区低碳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4.挖掘县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繁荣
围绕濮阳县文化资源转化与文旅融合发展主题,开展两项专题研究:一是《濮阳县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路径研究》,以颛顼帝舜陵、刘邓大军渡河遗址、民间戏曲、杂技艺术等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文化IP开发+创意产品设计”的转化路径;二是《濮阳县文旅资源整合+线路设计研究》,通过对濮阳县文化旅游景点的实地走访调查,围绕“红色文化+乡韵风情+黄河景观”开展资源串线研究,设计三类旅游专线——红色旅游专线(刘邓大军渡河遗址-革命纪念馆)、乡村风情旅游专线(特色农业园区-民俗村)、及文旅融合红色旅游专线(黄河景观延伸设计)。
5.打造科研联动机制,提升科研效能
单个基层党校科研力量有限,濮阳县委党校通过“内外联”破科研“小天地”:一是构建“校地联姻”平台,与濮阳县发改委、工信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等单位部门建立联系沟通平台,了解最新动向和实践难题,让科研选题“接地气、解难题”;二是构建“校校联盟”平台,与濮阳市委党校、河南大学、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省市“两高四着力”项目实施单位合作,联合申报省市科研课题,发挥高校智库和上级党校的智力优势,打破一县一科研的“小天地”;三是构建“调研联系点”平台,建立天顺风能、巴德富产业园、柳屯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等科研调研联系点,定期开展蹲点调研,让科研成果“接地气”。
四、结语
基层党校是县域层面推动“两高四着力”战略落地的生力军,濮阳县委党校通过“办好课程强干部、搞好科研有助政”的实践,使“两高四着力”有机融入县域建设与干部教育之中。“濮阳县区产业发展”专题深入企业车间,生态保护调研成果助力“黄河流域治理”实践,基层党校课题建议转化为“保障基层民生”政策举措,基层党校价值在“理论下基层、实践奔基层”中得到体现。
站在新的起点上,濮阳县委党校要进一步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定星”,牢牢把握干部教育培训的政治引领;进一步坚持“走下去,请上来”,使课程更接地气、更有温度;进一步加强科研咨政,将更多的科研产品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学建议等;让更多的基层干部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为濮阳县践行“两高四着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力量,为实现全国基层党校更好落实总书记殷切希望,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濮阳样本”。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EB/OL]. 新华网, 2025-08-11.
[2]刘芳鸣. 深入贯彻“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 奋力谱写党校发展新篇章[EB/OL]. 濮阳网, 2025-09-11.
[3]张涛.深学精思细悟 务实重干笃行[EB/OL]. 河南日报, 202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