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档案管理

作者

李莹莹

吉林省通榆县生态环境监测站

摘要: 生态环境档案是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工作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和载体的生态环境监测文件材料。它是重要的历史数据和信息材料,档案中的信息资源是环境监测独一无二的基础资料,它既记录着过去阶段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史和先进工作经验,也可以指导和服务下一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档案管理

在开展环保工作前,需要有效落实环境监测工作,对相关环境数据进行获取,有效监测环境现状,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有正确认识,并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有效开展此项工作,合理优化环境监测技术方法,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质量与效率,从而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一、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档案的作用

通常来说,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依靠环境监测活动所形成了具有一定依据和保存价值的归档制度记录,并且可以真实反应出环境具体监测情况和动态化发展,为监测工作提供基石的就是环境监测档案的主要作用。它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一般由基本建设、人事业绩、仪器设备、业务管理、科研管理、荣誉实物、财务凭证以及其他类型的档案组成,并广泛涉及到业务培训、监测数据以及报告档案和标准计量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档案、仪器设备档案等各个方面。在环境生态保护和发展中,基于数据和表格整理的监测资料,能够追溯水平的变化,提供系统和全面的资料,直接将某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真实反映出来,进一步体现其客观、科学以及全面性。与此同时,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经验以及技术思想也可以进行有效的记录,以此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促进环境 监测工作以及整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稳定发展,环境监测的业务水平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环境监测档案管理方面的不足

1.生态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被边缘化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重心往往在实验室能力建设、实验数据的比对与分析、人员的持证上岗考核能力、监测项目的考试开展、期间核查状况等等。在工作实践中,与一线工作相比,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往往处于弱化边缘的位置,具有固定性、模式化的工作特点。此外,很多机构往往只在档案管理制度方面做表面功夫,没有在工作实践中真正建立起严格的档案管理责任制度,导致出现个别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态度消极、作风散漫、缺少实干能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生态环境监测档案管理人员观念淡

在一些基层环境监测机构中,由于事务繁杂、人员缺乏,档案管理工作职位调动较为频繁,往往存在一人多用、身兼数职的情况,有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为临时聘用人员,导致环境监测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素养,不能够关注与掌握最新的档案知识动态,不能完全熟悉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更不能严格执行《生态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和《环境保护档案分类法》等业内标准,最终出现归档滞后、装订杂乱、无迹可寻的混乱现象,给档案的安全、保管、使用、查询等带来极大的隐患,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和利用的解决建议

1.完善资源管理建设

(1)环境监测档案是给相关工作提供资源参考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员都能看到所有资料,它是有一定筛选范围和条件的。在具体工作中,从业人员要把好这道关,既要实现资源的共享,又要做到严格监督管理。在必要时,可以向有经验有能力的前辈取经和学习,寻求更高级的资源管理者给予指导和帮助,逐步完善适合部门利用开发的体系。同时,对于负责不同区域和专业的人员之间要多加沟通和讨论,给不同职责的工作寻求共同的发力点,形成团结一心、统一协调的专业团队。这样,有助于不同类型工作人员的相关合作,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2)为了确保环境监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实现化发展,不仅要对组织机制予以完善,还要与实际工作情况相结合,在科技档案的基础上,以环境监测档案的数量、类型以及范围为主,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予以优化,使其可以进一步实现最优管理。对于数据的分析和研究,管理人员之间可以合作,一起梳理档案内容和数量,分析借鉴相关经验,进一步细化并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

2.提高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档案管理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是收尾工作,工作做的成功与否,收尾非常重要,越到最后就越要仔细和有耐心。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广泛地参与其中。为了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意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组织对《档案法》进行学习,使所有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意识以及法制观念都可以得到提升,要清楚意识到,档案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同时,其作为一项宝贵的信息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二是通过会议学习和小组讨论分析方法自学相关知识,从个人意识上加强重视,与整个环境保护工作息息相关。为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领导要进一步有效落实工作人员的职责,让档案分析会议有频率开展,让部门人员清晰范围内的义务,让流动人员都在法规的有效监督中,并且需要保证领导多次巡查和考核、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和提升、工作效率慢慢提高并节约时间成本和经费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利于这一工作的顺利展开和长久发展。

3.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科技档案数字化

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建立数字化档案数据库平台是实现数字化科技档案化与的最终发展方向。所谓数字化档案数据库,是在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电子转码、信息存储、录入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三者的完美融合。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数据库平台,需要引进环境监测档案管理专用的电子软件系统。首先对现行环境监测纸质原始档案资料进行收集整合,利用扫描仪等设备将现存的纸质原始图文资料进行扫描转码,然后输入计算机进行信息登记,最后对已录入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组卷、存贮,从而建立环境监测档案电子数据库。环境监测档案数据库平台的建立,可实现环境监测数据档案与文书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一体化管理,高效快捷,节约空间,确保档案资源的最大整合与充分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库应以单位的局域网为平台,与各业务科室互联互通,用户只需要进入专用电子档案软件系统,在网络工作平台上就可以完成对资料搜索、查询、调阅、打印等工作,实现网上审核、传输、上报等管理任务。此外,数字化档案数据库平台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建立具有性能良好、安全稳定的终端中心机房,因此,应完善网络设备、终端主机设备、储存设备、人机交互设备的安全保护。

总而言之,我们不仅要重视对于环境的保护,还要落实每一个环节,让实际工作过程和后期的总结整理合二为一,能够互相提供数据和资源,也为后来做这项工作的人员提供经验和参考。不仅要关注监测结果和速度,还要使得后期档案资料管理有保证。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档案管理的意识,及时归档,有效结合档案工作与监测工作,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荣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环境监测档案管理[J].现代企业,2019(11):139-140.

[2]杨燕.简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环境监测档案管理[J].科学与财富,2018(16):54.

[3]刘旗先.浅论环境保护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兰台内外,2017(5):69.

[4]吴斌.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做好本单位环境保护档案收集工作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9(1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