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呵护天性 乐享户外

作者

钱花伟

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幼儿园

一、蓄力专业素养,优化教师支持策略

为深化教育理念革新,推动教师专业认知迭代升级,本学期我们着力强化组内教师的理论素养与业务能力。采用“集体研习 + 自主研修”双轨模式,重点研读了《玩转户外》书籍。我们强调“知行合一”,引导教师将书中精要深度浸润于实践:从空间布局的巧思、材料投放的适宜性,到活动设计的启发性、教师引导的支持性,每一环节皆以匠心设计,精准对接幼儿的发展需求。

二、巧用空间资源,满足不同需要

本学期组内教师在创设户外环境过程中,尽可能利用所有的空间资源。提供的材料尽可能不断地引发幼儿的探索性行为,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尝试等体验活动的乐趣。如轮胎的“一物多玩”,小四班在户外创设过程中将轮胎在草地或山坡上排列成不同的形态,让幼儿尝试间隔走、拖拉轮胎、爬轮胎山等活动。幼儿能自主探索轮胎各种不同玩法和组合方式。小三班在创设快乐树屋中还大胆投入了颜料,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大胆玩色,体验艺术的魅力,草坪上还创设了“小舞台”,为孩子们的表演提供了一方舞台。为了充分利用户外空间资源,在两棵树中间安装了滑索,“如何让滑索让小班孩子玩起来”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主题。小四班在开展“山坡冒险”过程中,除了投放轮胎让孩子们一物多玩,还利用幼儿园里的山坡安置滑梯、木梯等材料,让幼儿爬上山坡添置障碍,可以借助滑梯、木梯等登上山坡平台。经过一段时间后,幼儿有了新主意,他们会自主自发地对不同材料进行组合,然后挑战上下坡。小三班的快乐树屋除了投放颜料让孩子们大胆玩色之外,还新增了锅子、铲子、树叶等材料,让孩子们在树屋中也可以角色扮演,自发生成了请客、过生日、秋游等游戏场景。而教师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参与其中,“放开手、站稳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自主、自发地游戏,给予他们无限活动体验的可能。

三、艺术浸润空间,创生多元游戏场域

本学期,在创设户外环境时,我组教师匠心独运,巧妙融入艺术元素,每个班对接一位艺术家,如小一班对话蒙德里安,进行三原色创作,小二班对话草间弥生进行波点艺术创作,小三班对话米罗围绕抽象色彩展开活动,小四班对话马蒂斯进行撕纸活动,力求最大化激活每一寸空间的教育潜能。我们精心投放的材料,不仅旨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更蕴含着丰富的美感与创造可能。孩子们置身于这充满艺术氛围的自然课堂,通过敏锐的观察、主动的思考和积极的尝试,不仅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了审美感知、激发了艺术想象、锻炼了创造表达的能力,实现了身体、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在自然与艺术的融合实践中,户外环境成为最具生命力的美育课堂。

四、创新材料融合,拓展无限可能

除了固定设施本身的设计挑战,我们更着重投入了丰富多样的户外探索材料。这些精心组合的材料,不仅本身构成了富有层次的动作挑战(如对小龄幼儿而言,看似简单的上下坡、钻爬也需要动作协调与心理突破),更巧妙融入了艺术元素(如色彩、造型、质感的创意组合),为环境增添了美感与想象空间。孩子们在与这些材料的互动中,展现出令人欣喜的成长:动作更加协调灵活,面对挑战时更显勇敢自信,艺术感知力与创造性表达也悄然萌发。如小二班在对接波点艺术时,创设目标是鼓励幼儿运用波点元素进行创作,发展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通过点画、粘贴等操作,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通过波点的排列,渗透简单的数学概念,如大小、数量、规律排列等等。在户外活动时,投入了波点树叶、树枝、粘土、彩色圆点、毛绒球、纽扣、亮片或闪粉、毛线、扭扭棒等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波点创作,同时提供立体材料(如纸盘、纸杯)和自然材料(如树叶、石头),拓展创作形式。孩子们通过棉签点画、波点拓印、拼贴等活动,能够自由选择工具和材料,大胆创作波点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学会用波点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如“我画了一个波点太阳”“这是我的波点花园”,初步发展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共研游戏案例,乐享乐动时刻

小班幼儿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其认知发展依赖于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户外小树屋作为幼儿园独特的自然空间,为幼儿提供了亲近自然、开展艺术活动的理想场所。小三班老师以游戏案例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将抽象的教育目标融入生动有趣的情节中,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案例中通过对“小树屋变美记”课程故事的实践探索,分析户外小树屋艺术活动对小班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为幼儿园艺术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活动中,树叶、树枝、松果等自然物不仅是创作媒介,更是幼儿感知自然的桥梁。幼儿用树枝搭建房屋、用贝壳模拟海滩、用彩纸探索光影——材料的多功能性激发了无限创意。更可贵的是,教师引导幼儿在真实环境中直接感知(如观察蚂蚁、触摸树皮),使艺术创作成为“感知- 理解- 表达”的完整闭环。这验证了:户外环境本身就是最丰富的艺术资源库,自然材料的开放性远超人工教具。

总之,小班组教师以“聚焦材料投放·共探游戏支持”为核心目标,深入探究如何通过科学、适宜的材料投放策略,有效激发小班幼儿的户外游戏兴趣,支撑其多样化探索与学习行为,从而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着力于为小班孩子创设丰富多元、安全适度且富有探索乐趣的户外游戏环境,设计充满童趣又蕴含教育契机的游戏活动。在持续的努力下,孩子们在广阔的户外尽情游戏、积极探索、快乐交往,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