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绽放四亿年的“海中花”教学设计

作者

吴金奉

重庆市重庆自然博物馆 400700

1 课题名称

绽放四亿年的“海中花”——海百合的探索之旅

2 授课对象

小学 3-6 年级

3 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小学 3-6 年级学生设计,该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充满探索欲,但科学知识储备有限,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通过创设“自然科学小侦探”的情境化学习模式,结合趣味动画、实地化石挖掘体验和手工创作,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通过观察、提问、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其科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4 教材分析

本课程以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化石“海百合”为载体,整合生物学、地质学、艺术创作等多学科内容。通过《自然科学小侦探》情景式探索为依据,结合“问题驱动—实践探究—知识建构—情感升华”的逻辑链条,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具象的探究任务,符合新课标“跨学科主题学习”要求,同时呼应“生命演化”“地球历史”等科学主题。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海百合的生物分类及其与植物的本质区别;理解化石形成过程及海百合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模拟与任务分工,培养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借助显微镜观察、化石对比等实践活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运用手工创作表达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创意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古生物与地球历史的探索兴趣;树立“生物演化与灭绝”的辩证思维,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性与趣味性,培养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

6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海百合的生物特征及其与植物的区别;化石形成条件与科学探究方法。

难点:理解“活化石”概念及生物演化的漫长过程;将抽象的地质时间尺度转化为具象认知。

7 教学过程

7.1 课程导入:探索“螺丝”之谜 (约5-7 分钟)

7.1.1 情景导入:教师扮演“探长”

探长:各位小侦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自然科学小侦探社”!最近,我们收到了来自平行时空的生物探险家—达尔·孟德尔·摩尔根·布布博士的求救信号。他在一次远古探秘中遇到了麻烦,他的自然笔记本也损坏了,现在被困住了!

探长:这就是布布博士笔记本中损坏的一页,上面只有一张奇怪的像“螺丝”一样的图案,布布博士只来得及说它是绽放四亿年的“花”,并且是在海里发现的,信号就中断了!

小侦探:我们该如何帮助布布博士修复笔记本,找到这个神秘的“海中花”呢?

7.1.2 探长布置任务

探长:线索虽然少,但我们不能放弃!今天,我们就化身自然科学小侦探,一起去解开这个绽放四亿年的“花”之谜,帮助布布博士!我们的第一站重庆自然博物馆,据说那里的时空管理员见多识广!

7.2 探究活动:博物馆奇妙夜——寻找“海中花” (约20-25 分钟)

7.2.1 时空管理员进行任务分组

时空管理员:欢迎各位小侦探来到重庆自然博物馆!我是重庆自然博物馆时空管理员,听说你们需要帮助?

小侦探:是的,时空管理员。我们想请教您,是否认识这种像“螺丝”一样的“花”,它被称为绽放四亿年的“花”。

时空管理员:这个图案有点眼熟!为了更快找到答案,我们兵分两路进行探究吧!

7.2.2 将学生分为两组

ΔA 组(资料探秘组):跟随时空管理员在博物馆进化厅查找关于海洋生物、古生物化石的资料,重点寻找与“螺丝”图案、四亿年、花等相关的线索。

B 组(模拟挖掘组):在化石挖掘区尝试挖掘化石,看看能否找到与图片相似的线索。

7.2.3 分组探究活动资料探秘组讨论:

小侦探1 :这种“螺丝”状的结构可能是什么生物的一部分?

小侦探2 :它生活在什么年代?为什么说它“绽放了四亿年”?

小侦探3 :它为什么被称为“花”?

小侦探4 :它是植物吗?

模拟挖掘组:小心使用工具,轻轻拨开沙土。如果发现化石,用小刷子轻轻刷去表面浮土。观察找到的化石和图片上的“螺丝”是否相似。

7.3 信息汇总与揭秘——认识海百合资料组:我们找到了一种叫“海百合”的生物资挖掘组:我们挖到了类似海百合茎的“化石”!

探长:小侦探们真棒!这种神秘的“海中花”其实叫做海百合。图片“螺丝”的部分,是它身体下方用来附着在海底的茎。它的身体上部像一朵绽放的百合花,有许多羽状的腕。虽然它名字里有百合,长得也像花,但它其实是一种动物,和海星、海胆是近亲,都属于棘皮动物。

小侦探:那为什么我们很难看到完整的海百合化石呢

探长:因为海百合的身体柔软,但它的茎由钙质骨板组成,容易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多是它的茎部化石。

海百合虽然弱小,但生命力顽强。从它们的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生命的奇迹,也应该学会珍惜和保护我们地球上多样的生物和生态环境。

7.4 动手实践:制作“海百合化石”模型 (约10-12 分钟)

探长:小侦探们,我们已经成功找到了绽放四亿年的海中花—海百合的秘密!现在,让我们亲手制作一个海百合化石模型,把它记录到我们的自然笔记本中,帮助布布博士修复它吧!

探长:用白色、米黄色或浅灰色粘土制作海百合的茎,它的茎似螺丝和上部的“花萼”及简单的“腕”,利用泥塑刀等工具刻画细节。将制作好的海百合部件固定在岩石底座上,模拟化石的样子。

小侦探:学生动手制作,探长巡回指导

7.5 总结与延伸:笔记本修复与知识回顾 (约5-7 分钟)

探长:小侦探们,我们把制作好的海百合化石作品记录到布布博士的自然笔记本里,看看能不能修复它!

小侦探:哇!成功了!笔记本第三章绽放四亿年的“海中花”修复完成了!

探长:今天我们认识了哪种神奇的生物?

小侦探:海百合探长:海百合是植物还是动物?

小侦探:棘皮动物

探长:你觉得海百合最神奇的地方是什么?

小侦探:自由发言,分享收获与感想

探长:今天,小侦探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解开了“海中花”之谜,帮助了布布博士,还亲手制作了海百合化石模型,真是太棒了!大自然充满了奥秘,还有更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大家能一直保持这份好奇心,继续做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小侦探!

8 设计意图

情境化学习:通过“小侦探破案”主线串联知识,增强代入感;

跨学科融合:结合科学(生物分类、地质作用)、技术(工具使用)、艺术(手工创作)与人文(生态保护);

分层任务:资料组侧重信息整合,挖掘组强调实践操作,满足不同学习风格需求;

情感驱动:以“修复笔记本”为终极目标,将知识学习转化为内在动机。

9 案例反思

成功之处:情境设计有效激发兴趣,学生全程主动参与;

手工环节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作品,加深理解。

改进方向:可增加AR 技术模拟四亿年前海洋环境,增强沉浸感

10 结语

本课程以“海百合”为依托,通过“侦探任务—实践探究—创意表达”的路径,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科学知识,同时传递“生命演化与生态保护”的深层价值。未来可开发更多主题(如“恐龙灭绝之谜”“珊瑚白化调查”),形成系列化科学探究课程。

作者简介:吴金奉,女,助理官员,研究方向:博物馆志愿服务,博物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