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创编,艺术绽放
徐娟
吴江梅堰实验小学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教学形式下,教师要使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理念,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实践,推动学生个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其中,小学音乐声势教学因其趣味性、实践性等特点,成为了开展小学音乐教育的优选。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与研究,对小学音乐声势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声势教学;小学音乐;实践策略
为了更好地实现声势教学的“花样创编”,教师要落实“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们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展现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学生们开展音乐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师生共同建构”。让艺术在课堂绽放。
一、优化教学理念,推动实践创新
优秀的教育理念能够推动教育实践的开展。声势教学是一种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节奏和旋律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发出响声,响应音乐节奏,全身心地沉浸到音乐课堂之中。有效加强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感、获得感,进而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提质增效”。在开展小学音乐声势教学时,教师要积极拥抱新理念、新方法。于实践中发扬声势教学的教育优势,为学生们带来更加优质的音乐教育。
(一)提升音乐感知
小学学生的思维呈现出简单、直观的特点。声势训练将抽象的乐曲简化,通过直观的身体动作,帮助学生们深入地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降低了小学音乐课堂的准入门槛。使得学生们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要利用好声势教学,增强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
(二)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肢体协调能力尚不完善。声势训练可以通过简单的音乐实践活动,锻炼学生们的身体协调性。鼓励学生们使用肢体语言,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落实“美育”,还可以帮助学生们释放内心的负面情绪,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实现“一举多得”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开展创新创造
小学音乐课堂的建构,需要落实“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们的兴趣与需求放在课堂的首要位置,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应用声势教学这一策略时,教师也要充分释放学生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们自行开展音乐动作的花样创编,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开展创新与创造,充分地表达自我。
二、运用有效策略,绽放艺术之花
在声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教学实际,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们进行音乐实践。师生一同开展花样创编,让音乐艺术绽放于课堂之上。
(一)突出“学生主体”
声势教学的开展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多样的动作能够调动学生们的肢体,增加课堂的生机与活力。动听的音乐能够唤醒学生们的头脑,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进行声势创编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们参与其中,自由地开展思考、讨论,设计出独属于自己的音乐动作。在学生自主创设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融入生生合作的模式,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突出“学生主体”,帮助学生们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音乐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进行《义勇军进行曲》的教学时,教师就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们自行开展花样创编。听完国歌后,学生们深感震撼。这时,教师道:“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用肢体动作表达震撼、激昂的感情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们进行了讨论。最后,大家设计出了胸前握拳、敬礼等一系列动作。一边演唱歌曲,一边做着动作。每一个学生都被歌曲中昂扬、浪漫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
(二)进行歌曲表演
声势教学的核心在于歌曲与动作的结合。“实践出真知”,教师要为学生们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们自由创编动作,并进行歌曲表演,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最为真实、深刻的音乐体验与感知,加深学生们对于歌曲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歌曲《小星星》的教学时,教师就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鼓励学生们自行创编动作,进行小组展示。学生们都大胆地表达自己想法,与小组同学开展了激烈的讨论,综合大家的意见,结合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设计出了不同的动作。最终,经过努力的排练与磨合,每一个小组都献上了一场有趣的音乐表演,将《小星星》的灵动、活泼与可爱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完善“教师引导”
在学生进行声势教学花样创编的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放手,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课堂缺位”。与此同时,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教育引导效果,从旁观察,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学生表演完成后,教师也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认识,从参与度、表现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维度出发,对学生们的表演情况进行点评,评估声势教学的效果。并与学生们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们的真实想法,进而不断调整、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声势教学的质量。
三、总结
“双减”政策与“新课程”实施后,小学教育的重心逐渐由“分数教育”转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音乐对于素质教育的强化作用逐渐得到了大众的重视。在新的教学形式下,教师要积极创新音乐课堂的内容与形式,开展小学音乐声势教学实践,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生一道进行花样创编,深入感知音乐之美,让艺术之花绽放于小学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梅梅. “声势”“创作”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4, (19): 68-70.
[2]李雅雅. 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J]. 求知导刊, 2024, (16): 137-139. DOI:10.14161/j.cnki.qzdk.2024.16.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