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坪管制对机场运行效率的影响分析
邱嘉琦
宁夏机场有限公司银川河东国际机场 750001
一、引言
机场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运行系统,其运行效率如同一个木桶,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在过去,空中交通管制的航路和终端区容量常常是关注的焦点。然而,随着雷达、ADS-B 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空域管理的优化,空中瓶颈得到一定缓解,机场地面运行——特别是航空器在机坪和滑行道系统上的移动——日益成为制约整体效率提升的“最短木板”。在这一背景下,机坪管制(ApronControl 或 Apron Management Service)的角色变得至关重要。机坪管制是负责对机场机坪(航空器停放、上下旅客、装卸货物和加油的区域)及其相邻滑行道的航空器、车辆和人员实施管制的专门单位。它作为机场塔台管制与地面服务代理之间的“神经中枢”,其指令的准确性、预见性和高效性,直接传导至航空器地面运行的每一分钟,进而对航班正点、燃油经济性、环境噪音和安全绩效产生链式反应。本文旨在结合机坪管制的一线实践,深入剖析其对机场运行效率的多维度影响。
二、机坪管制效能与机场运行效率的关联机制
机坪管制并非简单地传递指令,其工作效能通过以下几个核心机制,深刻影响着机场的运行脉搏:
1. 优化滑行路径,减少地面延误
航空器从廊桥推出、启动发动机到滑行至跑道外等待点,是一条充满变量的路径。高效的机坪管制员如同一位“地面交警”,基于对机位布局、滑行道结构、服务车辆动态的全局掌握,能为航空器规划出最优、冲突最少的滑行路线。通过预判冲突点(如交叉口汇流、服务车辆穿行),提前进行排序和调速,可以有效避免航空器在滑行道上不必要的停车等待。每减少一分钟的地面滑行时间,不仅直接转化为航班正点的利好,更能为航空公司节省可观的燃油消耗,并减少碳排放。
2. 精准指挥与冲突解脱,提升安全与流畅度
机坪区域运行要素高度密集:航空器、引导车、行李车、加油车、食品车、客梯车等穿梭不息。缺乏统一协调的指挥极易导致运行混乱、地面冲突甚至安全事故(如刮蹭)。机坪管制员通过标准化的陆空通话(如:“国航 101,可以推出,机头朝北,启动二发,稍等,有行李车从你机尾后方通过”),对所有活动进行有序排序和隔离,确保了运行安全。安全是效率的前提,一个安全、有序的地面环境是航班高效运行的基石,任何地面事故征候都会导致运行中断,造成巨大的效率损失。
3. 增强情景意识,实现主动管理
现代机坪管制通常配备高级地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A-SMGCS)、场面监视雷达和全覆盖的摄像头。这些技术手段极大地扩展了管制员的“视野”,使其即使在低能见度天气下,也能对全场态势了如指掌。基于强大的情景意识,管制员可以从被动的冲突反应转变为主动的流量管理。例如,在得知某航班因行李装载延误时,可提前调整后续航空器的推出顺序,避免滑行道阻塞;或与塔台协调,在跑道运行间隙插入地面滑行队列,实现“无缝对接”。
4. 协同决策(CDM)的核心节点
机坪管制是机场协同决策(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CDM)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作为信息集散中心,连接着空管塔台、航空公司运控中心、地面服务代理和机场运行中心。管制员提供的航空器实际准备好时间(ASRT)是计算撤轮挡时间(TOBT)和计算起飞时间(CTOT)的关键输入。准确的信息共享使各方能够在同一时间基准上做出决策,优化推出和起飞序列,减少航空器开着发动机等待的“碳排放时间”,从而系统性提升整个机场的运行效率和可预测性。
三、当前机坪管制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作用关键,但机坪管制在提升运行效率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
1. 通信波道饱和:在大型枢纽机场,单一甚高频(VHF)波道上可能同时有数十个单元(航空器、车辆)需要通话,极易造成波道阻塞,指令无法及时发出或接收,导致运行节奏放缓。
2. 复杂天气条件:低能见度、强侧风、雨雪天气等会显著增加管制员的工作负荷和航空器地面操作的难度,原有的运行效率会大打折扣。
3. 跨单位协同壁垒:机场、空管、航空公司及各地面服务公司分属不同主体,其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和目标诉求存在差异,有时信息传递不畅或协同不力,会导致“信息孤岛”,影响整体决策效率。
4. 基础设施限制:机位资源紧张、滑行道布局不合理、老旧机场的物理瓶颈等硬件限制,大大增加了机坪管制优化运行的难度。
四、提升机坪管制效能以优化运行效率的策略建议
为应对上述挑战,进一步释放机坪管制对运行效率的提升潜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
部署高级A-SMGCS 系统:集成雷达、ADS-B、多点定位和灯光引导技术,为管制员提供更精准、融合的场面活动画面,并提供冲突预测和解脱建议功能。
开发数据驱动决策工具: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态势,预测滑行时间、识别潜在冲突、优化推出序列,为管制员提供智能辅助。
推广数字化协同平台:用数据链(如 DCL, D-ATIS)和电子指令(如通过CPDLC)部分替代语音通信,减轻波道负荷,减少误听误读,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2. 优化工作程序与人员培训
实施精细化流量管理:与塔台更紧密地协同,实施“需求 - 容量平衡”管理,根据跑道起降容量,反向控制机坪的推出率,避免地面拥堵。
加强特情处置模拟训练:通过高频次的模拟机训练,提升管制员在复杂天气、设备故障、特情处置下的应变能力和运行效率保持能力。
强化情景意识与英语通话培训:持续提升管制员的全局观、预见性和标准陆空通话能力,这是高效指挥的基础。
3. 深化协同管理机制
固化 CDM 流程:明确各方在 CDM 体系中的责任和信息交互规范,确保关键运行数据(如TOBT)的准确、及时传递。
建立联合运行中心:推动机场、空管、航司等主要运行单位物理共址或虚拟协同,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决策共商,打破协同壁垒。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机坪管制绝非一个简单的、辅助性的指令传递环节,而是现代机场高效、安全、绿色运行的核心驱动之一。其通过优化滑行、化解冲突、增强意识和协同决策,对航班正点、燃油节约、减排降噪和安全保障发挥着立竿见影且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日益增长的地面运行压力,我们必须正视当前面临的挑战,通过大力推动新技术的应用、优化工作流程、深化协同合作,持续提升机坪管制的专业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打通机场地面运行的“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百米”,真正释放机场网络的巨大容量潜力,为民航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DOC9476-AN/927 机场设计手册 [S].
[2] 中国民用航空局. 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Z].2021.
[3] 赵嶷飞 , 王红勇 . 机场场面运行管理理论与技术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
[4] 张军,朱新平 . 基于 A-SMGCS 的机场机坪运行效率研究 [J]. 航空计算技术,2020,50(4):110-114.
[5]Eurocontrol.Airport 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 (A-CDM)Implementation Manual [Z].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