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指导策略探究

作者

刘杨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龙泉寺镇中心幼儿园 730302

摘要:本文聚焦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指导策略探究,从现状分析出发,探讨目前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存在问题及原因。通过环境创设与资源优化角度,提出空间规划、材料投放等改进建议;从教师引导与支持方法层面,构建科学合理观察评估体系,强调教师角色转变与指导技巧提升。优质户外自主游戏环境结合恰当教师指导,能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创设

一、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现状分析与问题探讨

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其一部分幼儿园受场地限制,户外活动空间不足,难以满足幼儿自由活动需求。许多幼儿园虽拥有较大户外场地,却因功能单一、划分不合理,导致幼儿游戏选择局限,无法激发多元探索兴趣。其二户外游戏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往往被挤压为短暂片段,难以保证幼儿深入参与体验。其三游戏材料匮乏或更新不及时也成为制约因素,部分园所户外玩具设施陈旧单调,缺乏可变性与创造性,无法满足幼儿发展需要。

教师指导观念滞后,许多教师仍习惯于主导式教学模式,对户外自主游戏价值认识不足,缺乏系统指导策略与技巧。安全顾虑过度也限制了户外自主游戏开展,部分教师或家长因担忧安全问题,过度保护干预,限制幼儿自由探索。其四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户外自主游戏评估标准,使教师难以客观把握游戏质量与效果。在实践层面区域协作不足,各游戏区域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形成整体性游戏环境。家园合作方面也存在断层,家长对户外自主游戏理解不深,参与度不高,未能形成教育合力。资源利用率低同样值得关注,许多自然资源与社区资源未被充分开发利用,造成教育资源浪费。最终个别园所对幼儿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未能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特点,提供个性化游戏环境与指导。

二、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创设与资源优化

优质户外自主游戏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环境创设与资源优化成为提升户外自主游戏质量关键环节。其一空间规划应秉持多样化原则,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动态区、静态区、自然探索区、社交互动区等功能区域,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点。区域设计需富有弹性,既保持相对稳定性,又具备可变性,能随幼儿需求及时调整。其二材料投放必须兼顾安全性与探索性,优先选择天然材料与半成品材料,如木块、沙石、树叶、绳索等,激发幼儿创造力与想象力。材料更新应保持一定频率,根据季节变化、主题活动及幼儿兴趣,适时补充新材料,保持新鲜感与挑战性。其三自然元素融入至关重要,园所应最大限度保留或增设自然环境,如植物角、小花园、微型生态池等,让幼儿有机会接触观察自然,培养环保意识与生命情怀。地形设计上适当增加高低起伏,创造爬坡、攀爬、滑行等多样化活动。

空间连接需注重流动性,各区域间设置自然过渡带,避免硬性隔断,促进幼儿在不同区域间自由移动探索。装饰布置宜简洁自然,避免过度人工化,保留想象空间。天气应变措施也应纳入考量,设置遮阳避雨设施,确保不同天气条件下户外活动可持续开展。安全设计需精细考量,在保障基本安全前提下,为幼儿提供适度冒险机会,帮助其学会风险评估与自我保护。在资源优化层面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户外活动范围;积极开发废旧材料,将纸箱、轮胎、塑料桶等转化为游戏材料,既环保又经济;鼓励家长参与资源共建,贡献材料、技能或时间,丰富游戏内容。季节性资源利用也应加强,根据春夏秋冬特点,开发相应户外活动,如冬季冰雪游戏、春季播种观察等。文化元素融入同样重要,引入传统民间游戏与地方特色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感。最终科技适度应用不容忽视,引入简单观察工具、测量设备等辅助幼儿探究活动,但应避免过度依赖电子设备。通过全方位环境创设与资源优化,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充满挑战与探索机会户外自主游戏空间,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热情,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创新型人才逐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教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实用型创新人才。

三、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教师引导与支持方法

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角色定位与指导技巧直接影响活动效果与幼儿发展。教师需实现角色转变,从传统指导者转向支持者与合作者,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相信幼儿能力,给予充分自主空间。教师应学会静待花开,保持适度距离,通过敏锐观察捕捉幼儿需要,适时介入或退出。观察评估体系建立尤为重要,教师需要采用游戏记录表、观察日志、照片视频等多种方式,系统记录幼儿游戏行为与表现,关注其参与度、社交互动、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方面发展。基于观察分析结果,及时调整环境设置与指导策略,实现精准支持。互动技巧方面,教师应掌握多样化提问方式,运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思考;善用引导性语言,拓展游戏深度与广度;适时示范但不包办,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提供思路而非直接解决方案。教师冲突调解能力必不可少,应帮助幼儿学习协商解决问题,而非简单制止或代为处理冲突。在活动组织上教师需要采用主题引领策略,围绕季节变化、自然现象等设计系列户外探究活动;灵活运用区角轮换机制,确保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不同游戏区域;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设置梯度挑战,满足多层次发展需求。安全指导应贯穿始终,教师既要确保基本安全保障,又要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与风险评估。

教师应重视游戏分享与反思环节,组织幼儿交流游戏经验、发现与收获,促进经验内化与认知提升。关于家长参与,教师需要通过开放日、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增进家长对户外自主游戏重要性理解,指导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延续支持。教师专业成长同样不容忽视,应通过园本研修、同伴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不断提升户外游戏指导能力与理论素养。团队协作方面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与保育员应明确分工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跨班级协作也应加强,实现资源共享与经验互鉴。最终教师应建立反思习惯,定期回顾评估自身指导效果,不断调整改进,形成良性循环。

结论

构建多样化功能区域、丰富游戏材料、融入自然元素、优化空间连接等环境创设措施,能为幼儿提供丰富探索平台;而教师角色转变、科学观察评估、多元互动技巧、有效安全指导等支持方法,则能促进幼儿主动参与。这两方面策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户外自主游戏指导体系。当环境支持与教师指导达成平衡,幼儿参与度、探索深度与全面发展水平均显著提升。未来探究能进一步关注个别化指导、特殊儿童支持等方向,推动户外自主游戏理论与实践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有菊.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指导策略[J].教育界, 2024, (07):119-121.

[2]周乐乐.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学园, 2023,16(35):56-58.

[3]吴凤兰.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天津教育, 2023,(06):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