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阿拉伯语教学中的语用负迁移研究

作者

曹芮熙

大连外国语大学

摘要:相对于汉语来说,阿拉伯的语言使用习惯和语法与汉语具有极大差异性,所以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在学习词汇和语法时出现语用负迁移现象,影响教学效果。本文首先详细分析阿拉伯语进行课堂教学时,语用负迁移现象的影响因素,并且从输入学习和输出学习两个方面深入探索,阿拉伯语进行课堂教学时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关键词:阿拉伯语;语用负迁移;影响因素;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迁移是教学心理领域的重要内涵和概念,不仅推动教育心理学的进步和发展,同样为语言类学习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根据,从语言使用和词语积累上进行综合分析,语用负迁移主要指为了表达相同的语言行为,学生教母语的词汇使用方法和句式应用在所学习的语言种类中,但是由于不同语言在词语表达上具有极大差异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文化时出现问题和不足。

一、阿拉伯语教学语用负迁移影响因素

(一)类型学差异

在众多语言中,汉语与阿拉伯语的语言结构体系各不相同,汉语属于汉藏语言体系,阿拉伯语属于闪含语系,汉语在语言类型上属于词根型语言,阿拉伯语属于屈折型语言,从词语自身来看,汉语的词语本身不会出现外部形态的明显变化,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通常利用词语顺序进行排列,或者通过辅助词语构成连贯的句式;阿拉伯语则需要依靠词语自身的属性变化,表示不同类型的语法含义,此种语言应用现状与阿拉伯人部落群居的方式具有紧密联系,此种生活方式能够反映在阿拉伯语言的词汇以及语法中,即派生构词法[1]。

相对于汉语来说,阿拉伯语的动词具有众多变化,需要通过词汇不同的应用形态获得具体的含义,甚至单独的词汇同样可以成为句式。比如:在课堂教学时,“教”这个词汇使用阿拉伯语言进行表达为“darras”,但是在词语含义上则代表“他教”,同时词语状态上是过去式;如果表达为动词现在式,词语的含义则改变为“他正在教”。实际进行阿拉伯语言教学初级阶段,教师要格外注意单词的词义变化和人称,这就要求在学习阿拉伯语言时,要学会利用语言,运用时有效转化语言思维,避免出现语用负迁移现象。

(二)文化差异

汉语作为中国主要语言,语言结构和词语类型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紧密联系,尤其早期的农耕文化对于词汇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早期社会大众普遍日落而作日落而息,四季更是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以逐渐形成农耕文化,催生出民以食为天的重要思想,而该思想在语言上同样具有显著特点,比如:“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而阿拉伯语言和文化则是由当地传统文化、伊斯兰教文化以及波斯印度等外族文化相互融合之后,所形成的语言特点,其中游牧文化占据主要比例,当地民族大多数过着游牧生活,白日游牧人需要在高温的沙土环境中寻找绿洲,夜晚当地居民则围绕着篝火,此种游牧生活逐渐形成当地民族和人民的生活习俗,所形成游牧类型的文化和语言特点,无论是词汇还是语句都根据游牧文化特点,展现出浓厚的沙漠特色,比如:“hu ealaa khali khaydbahi.”表达为他走上了一条沙漠之路,翻译为汉语则表示为进退两难,因为在阿拉伯人的基础认知中沙漠十分危险,进去容易出去难。

二、阿拉伯语教学语用负迁移教学策略

(一)输入学习

实际开展阿拉伯语课堂教学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比如:有意识培养学生收听阿拉伯语新闻的习惯,了解阿拉伯语的词语发音语感,以此减少阿拉伯语在学习过程中语用负迁移出现概率。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了解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军事发展、社会现状等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更为复杂的阿拉伯语单词或句式,而在互联网平台不断发展的今天,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以及其他线上渠道,接触阿拉伯相关的语言信息和理论知识[2]。

(二)输出学习

在学习阿拉伯语言时,即便学生通过教师的教授掌握阿拉伯语言的词语和语法,但是语言交流能力仍然缺少,其核心原因是学生对于阿拉伯文化的认知不足,无法在语言学习期间将安国文化融入其中,因此教师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阿拉伯文化和历史发展后再学习语言和词汇,避免在交流时出现依法使用错误的现象,保证课堂学习能够正常开展,比如:教师在教授阿拉伯语言时,要适当增加国家的知识普及,尤其在讲解到阿拉米亚的居住人群由于长期生活在半岛群体上,岛上自然资源和农工资源十分匮乏,经常发生战乱,所以在日常生活和语言交流时,经常以阿拉伯语的平安作为问候方式,如“alsalam ealaykum"“mea alsalama”。

在语言的训练上,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法,唤醒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提高自身的语言使用能力,比如: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阿拉伯语言的思维模式进行日常沟通,并且为学生创建更加真实可靠的语言使用环境,通过与阿拉伯外教建立沟通平台,让学生充分锻炼阿拉伯语言,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阿拉伯语言使用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

结束语

总之,由于学生通常以汉语作为母语,导致阿拉伯语言在学习期间,许多学生无意识的使用汉语使用方法和结构体系,但如果此时教师不能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则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时出现语用负迁移现象,无法并保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晓宇.高校阿拉伯语精读教材文化内容分析及课程思政教学启示[J].外国语文,2025,41(01):161-170.

[2]魏仲连.“大思政”背景下应用型高校阿拉伯语课程教学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0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