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关于基层文物工作发展和文物保护利用的思考

作者

邢丽丽

虎林市文物保护中心158400

摘要:文物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基层文物工作是文物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推进文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文化需求的增长,基层文物工作的任务变得更加繁重,尤其是在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上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基层文物工作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文物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提出了加强基层文物工作、推动文物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措施与建议。研究表明,基层文物工作不仅要强化文物的保护意识,还要推动文化的创新性转化,探索有效的利用方式,以实现文物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本文最后展望了基层文物工作在未来发展中的新方向,并呼吁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基层文物工作,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利用方式,社会参与

引言

文物保护和利用一直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而基层文物工作的开展则直接影响着文物保护的效果和文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我国,基层文物工作承担着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任,其工作质量和水平对于文物保护事业具有决定性影响。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起,基层文物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挑战。基层文物工作不仅需要处理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应对资金不足、技术手段有限以及人员力量薄弱等多重困境。因此,如何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利用文物资源,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已成为当前基层文物工作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将从基层文物工作的现状入手,探讨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分析当前基层文物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和发展思路。

一、基层文物工作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基层文物工作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保护和传承本地的文物遗产,提供文化服务。然而,基层文物工作依然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具体表现为资金缺乏、人员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首先,文物保护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但许多基层文物单位由于经费不足,常常只能依赖地方财政和一些临时性的资金支持。尽管文物保护工作被列入国家重点项目,但在实际操作中,基层文物单位的预算仍然无法满足日常保护工作的需求。其次,基层文物工作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许多基层单位的文物保护技术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手段上,缺乏现代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修复技术,导致一些文物在保护过程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坏或无法有效修复。此外,基层文物工作的人员力量也存在短缺的问题。基层文物单位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兼职,缺乏足够的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导致文物保护工作效率低,难以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再者,基层文物单位普遍面临着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部分地区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过度开发文物资源,甚至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商业化开发,导致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受损。因此,基层文物工作需要在保护与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实现文物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与协调发展

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一直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在基层文物工作中,如何在保障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实现其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物的保护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和精力,但文物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因此,在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如何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既保障文物的长期保存,又能够在保护的框架下合理开发利用,是基层文物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许多基层文物单位在利用文物资源时,由于过度商业化或忽视保护措施,导致文物遭遇破坏。另一方面,单纯的保护行为往往忽视了文物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传播作用,导致一些文物资源被束之高阁,无法为社会带来应有的价值。因此,文物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和冲突亟需得到妥善解决,推动两者的协调发展,既要注重文物的历史传承,又要合理开发文物的文化价值,实现文物保护的可持续性。

三、推动基层文物保护与利用融合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推动基层文物工作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基层文物单位有足够的资源进行日常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基层文物工作,提供持续的财政保障。同时,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业参与文物保护,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要加强基层文物单位的技术支持,推动文物保护的现代化。基层文物单位应积极引入数字化保护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和研究。比如,利用3D扫描、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对文物进行精确建模和数字保存,减少对实物文物的触碰和损坏,提高文物的保护效果。此外,基层文物单位还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才、开展培训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提升基层文物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推动文物保护技术的更新换代。再者,基层文物单位要加强文物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文物与旅游、教育等社会活动的结合。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推动文物资源的有序利用,发挥其文化教育和社会效益。

四、基层文物工作未来发展的方向

未来,基层文物工作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智能化的文物保护技术将逐步应用于基层文物保护工作,能够提高保护效率和保护质量。例如,通过3D扫描和数字化建模技术,能够精确记录和保存文物的细节,减少人为接触对文物的损伤。同时,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监控、环境监测等,可以实时跟踪文物所在环境的变化,提供早期预警,防止文物因环境不当而受到破坏。除了技术创新,基层文物工作还将更加注重社会的广泛参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应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实现文物保护工作的社会化和广泛化。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文物工作的发展与文物保护利用的融合,关系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文物保护不仅仅是对物质遗产的保存,更是对文化价值和历史记忆的传承,承担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使命。基层文物单位在推动文物保护与利用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和人员力量薄弱等,需要通过加强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推动文物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未来,基层文物工作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探索新的保护和利用模式,努力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多方合作、整合资源,将为文化遗产的长期保护与传承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使文物成为更加重要的文化财富,推动社会的历史文化建设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付媛,孔璎红.革命纪念馆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互促作用、典型案例与对策[J/OL].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6[2025-02-20].https://doi.org/10.19846/j.cnki.nzxb.202501019.

[2]胡耀元,黎杉.行稳致远谋发展实干笃行在盘龙[N].昆明日报,2025-02-19(003).

[3]王兴瑞.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工作主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N].新疆日报(汉),2025-02-1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