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夏一丹 陈祖玉 杜怡静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 达州 635000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 项目编号:S202410644104X)
一、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红色文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通过对张爱萍故居实地考察调研,运用案例分析,数据分析、文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用一体化思维整合区位的现有资源。探索该地区通过红色文化的整合,打造更具有吸引力的文旅小镇,对于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区位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 红色文化 乡村振兴
二、引言
红色革命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一直以来是党的重要任务。张爱萍故居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高石村,是红色文化的历史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革命精神和价值观念。随着人们对历史和文化关注度的提升,红色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内涵,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本论文通过简述张爱萍故居区域一体化发展路径以及可行性分析,旨在探索一条适用于中小城市的文旅发展的普适性准则。
三、研究背景
“十四五”以来,红色文旅消费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占国内年度总收入的比例达到10%以上。随着人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和相关项目的不断推进,文旅产业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小组选择前往红岩文化景区以及附近磁器口景区进行实地调研。国家文旅部《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提出推进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区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最为常用的经济理论模型是“中心—外围理论” 研究城市最优规模、产业集聚与分工、产业空间布局、土地配置等问题,并且通过引入各种政策扭曲和市场摩擦进一步研究市场分割、要素错配。红岩文化景区整合当地著名景点,将其编撰成一条完整的旅游路线,无论是景区还是旅游设施分布都使得游客不易审美疲劳。文旅融合进一步优化了区域新业态、新产业和新市场。
目前红色文旅产业仍然面临一些难题:各大产品竞争同质化,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体制创新等问题等。另一方面,在利用方式上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四、研究方法
运用实地调研法,了解到张爱萍故居设置三个场馆进行红色文化展览。馆中设有场景还原以及故事宣讲,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而红岩文化景区的资源更具有整合性和集中性,更好地利用了当地资源和基础设施。在区位因素上,两地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查阅了大量有关红色文旅的相关文献以及红岩文化发展模式,通过竞品分析和实地考察后,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张爱萍故居的红旅发展路径。
五、具体分析
通过整合红色文化与旅游,获得“1+1>2”的效果,对红色文化进行旅游化开发,旅游产业莲全面升级并有效延伸,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红色旅游产业不仅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通过深入分析张爱萍故居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论证推进区域一体化经济发展的可行性与潜力。
(一)区位因素分析
1.红色文化资源
张爱萍故居拥有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通过结合张爱萍故事与革命文化,还原革命场景。这些场景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奋斗,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独特的核心吸引力。
2.自然资源与民俗文化
除红色资源外,张爱萍故居自然资源条件好,集红色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旅游为一体。利用当地特色文化,游客能体验多元化的旅游。
3.政策支持
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张爱萍故居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促进一体化经济发展
1.产业协同发展
红旅发展能够带动多个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行业的繁荣;旅游纪念品、特色农产品等购物消费也将拉动当地商业发展;为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娱乐产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形成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就业与增收
红旅产业发展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涵盖导游、景区服务、交通运营等多个领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就业压力。随着居民收入增加,不仅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还将进一步刺激消费,促进区域经济的内循环。
3.区域知名度
提升张爱萍故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投资者及人才关注。良好的区域形象将有助于吸引外部资源流入,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为一体化经济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4.城乡融合发展
红色旅游项目能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升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发展乡村红色旅游、农家乐等,将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引入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
六、发展策略
(一)加强资源整合与产品开发
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与民俗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红色旅游产品。例如,开发红色主题研学旅行产品,结合自然景观推出红色文化与生态体验相结合的旅游线路,举办民俗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的节庆活动等,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二)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
加大对交通、住宿、餐饮、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质量。完善旅游标识系统,优化旅游交通线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
(三)强化宣传推广与品牌建设
制定全面的宣传推广策略,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张爱萍故居红色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策划举办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主题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红色旅游景区的合作,共同打造区域红色旅游品牌,实现资源共享。
(四)建立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建立跨产业合作机制。鼓励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企业开展合作,开发融合性旅游产品,拓展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七、展望
通过创新宣传,如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结合“神剑将军”张爱萍的事迹和“两弹一星”精神,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能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游客数量稳步增长。
还可开发研学旅行、军事体验活动、特色民宿、文创产品等多元旅游产品,建成集教育、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推出“红色+乡村”旅游线路,让游客体验农家乐等;开发工业旅游项目,丰富旅游内容,提升综合竞争力。
结语
通过开发红色资源,使之与文旅发展相融合,俨然已经成为新时期推动乡村地区文化旅游市场增长的新动能。张爱萍故居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着充满希望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西安交通大学课题组. 深耕红色沃土 绽放文旅之花——我国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调查与思考[J]. 旅游研究,2024,(3):20-28.
[2] 李明,王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J].经济研究,2023,(5):35-48.
[3] 朱虹,宋丹丹.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J].旅游学刊,2023,(1):10.
[4] 李华,王强.文旅融合下,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路径探究[J].文化产业研究,2024,(3):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