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技术应用〉课程的技工院校学生AI 素养评价环节的构建
叶梅
金华市技师学院 321000
引言
当代社会,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与变革。技工院校,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备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这一背景下,AI 素养的培养成为技术教育中的核心议题之一。以《数字技术应用》课程为例,这一课程不仅旨在传授基础的计算机操作与编程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忽视了 AI 素养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性与多样性,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且全面的 AI 素养评价体系,不仅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必要引导。
一、数字技术应用课程的核心构成
(一)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与深度
《数字技术应用》这门课程覆盖了计算机基础、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各单元知识点既有独立深度又相互联系密切,构成多维度技术体系。这门课的最初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系统性思维与实际运用能力,以便其能在技术领域内灵活处理。但在 AI 技术不断革新的今天,课程内容更新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及时和前沿科技接轨,传授的知识就很难适应社会对科技快速发展的要求。所以课程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需要学生有坚实的基础和启发他们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二)AI 素养培养的跨学科性
AI 素养发展不只是计算机专业专属领域,涉及多门学科交叉融合。在工程学、数学、自动化、生物学等领域,AI 应用场景横跨多门学科界限。所以技工院校教学过程中 AI 素养培养不应局限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上。各专业学生均需基于本学科掌握 AI 相关应用技能及跨学科知识。如何融汇贯通这几个不同方面的知识就成了对学生 AI 素养进行考核的重要维度。要想真正做到 AI 素养整体提高,需要对教学体系跨学科性有足够认识和贯彻。
(三)技能与应用的结合
《数字技术应用》这门课程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授课,它的核心内容是实际的操作技巧和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论知识学习一定要和技能训练相结合,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与传统的理论课程不同 ,AI 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于课堂的知识传授,更需要实践中的反复磨练。这门课旨在培养学生面对现实问题能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理性决策,并且能在实践中考验自己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当前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一)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的脱节
尽管《数字技术应用》课程涵盖了当前最为广泛的数字技术领域,但随着 AI 技术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课程内容的时效性面临巨大的挑战。很多高校的教材及教学资源都没有跟上技术发展,使得学生学习到的内容与行业最新技术出现了断层。特别是AI 技术的运用,因为更新换代异常快,如果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不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就会造成学生掌握的技术有可能会很快就落伍于毕业之后,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就业能力与职场竞争力。
(二)评价体系的单一性
现有 AI 素养评价体系仍侧重于理论知识评价,特别是技工院校笔试成绩通常在评价体系中占绝对优势。这一单一评价方式不能综合体现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AI 素养被视为一种多方面的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所以传统笔试与单一技能测试方式在实践中有很多缺陷,不能正确体现学生全面素质。
(三)教师资源与教学方法的不足
很多技工院校 AI 教育教师资源相对缺乏,特别缺乏 AI 前沿技术了解和教学经验。尽管部分院校已开始引入 AI 相关课程,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较为传统,往往依赖于课本与固定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
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受 AI 技术跨学科性质影响,很多教师跨领域教育背景欠缺,导致 AI 素养教学系统性和多维度融合不强,不能真正适应现代技术教育需要。
三、构建全面评价体系的路径
(一)更新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对接
为消除教学内容和行业发展的差距,该课程内容需跟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特别是 AI 技术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要根据行业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增加最新 AI 应用案例与前沿技术知识。同时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跨学科思维,以项目实践和团队合作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现在的科技,又可以拥有对未来科技变革进行持续学习和调适的本领。
(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现有单一评价体系很难对学生 AI 素养水平进行综合测量,所以迫切需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新评价体系要综合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几个维度对其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该课程除传统笔试形式外,还应该加入项目设计,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实践性评估环节来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环节更能评价真实情境下学生对技术的运用和创新思维的情况,而非只停留在对基础知识掌握上。通过多维度评价方式可以更准确测量学生 AI 素养,对其职业发展也能提供较为客观和全面参考依据,从而帮助他们将来在职场中更好的适应迅猛发展的技术环境。
(三)加强教师培训与教学方法改革
提高 AI 素养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要经常参加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以保证掌握 AI 技术最新动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讲授传统学科知识又要结合前沿 AI 技术进行实践,启发学生探究和创新。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 AI 技术和实际案例引入课堂中,使学生体会到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与此同时,教学方法要发生深刻转变,从传统单向传授模式中解放出来,多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发展。上课时,教师要重视实践环节,以实验为载体,以项目设计为载体,督促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要引导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一句话,促进教师技术素养和教学方法创新是提升AI 素养教育质量核心。
结论
如今 ,AI 技术快速发展,技工院校对学生 AI 素养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突出。只有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建构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及强化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等措施,才能够切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更具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跨学科素养的技术人才。它不仅对学生个人发展起着支撑作用,而且对社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起着持续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鲁煦 , 徐建国 .”AI+VR”辅助下的技工院校英语口语实训教学模式构建路径研究 [J]. 教师 , 2024(27):45-47.
[2] 李海英 . 人工智能在技工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J]. 科教文汇 ,2024(23):85-88.
[3] 佚名 . 乡村振兴视角下技工院校学生志愿服务路径探索 [J]. 国际援助 , 2023: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