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作者

赵晓萍

芦山县芦阳第三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研究。阐述了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剖析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从优化教学方法、挖掘教材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维度提出具体培养方法,旨在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核心素养涵盖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个方面,它不仅关乎学生当下的语文学习,更对其未来的综合素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有效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词汇积累、语法学习以及听说读写训练都是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及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归纳中心思想,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立意、合理组织内容,都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对语言文字作品的阅读、欣赏和评价,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形成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并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审美元素,教师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之美、形象之美、意境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国际视野。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众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的内容,如古诗词、民间故事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优化教学方法,促进语言与思维协同发展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在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可通过播放西沙群岛美丽风光的视频,展示色彩斑斓的珊瑚、各种各样的鱼群等画面,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优美语句,如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还能在脑海中形成生动的画面,提升形象思维能力,同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促进语言建构与运用。

问题导向教学法:以问题为引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司马光》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系列问题,如 “司马光是在什么情况下砸缸救人的?”“他为什么会想到砸缸这个办法?”“如果是你,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吗?”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二)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审美与文化素养

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语言美感,教师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在学习古诗词时,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感受诗人笔下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诗句的韵律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中许多内容都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嫦娥》一课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嫦娥奔月的传说等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这类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文化传承意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组织语文社团活动:学校可组织各类语文社团,如朗诵社团、书法社团、写作社团等。在朗诵社团中,学生通过朗诵经典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书法社团能让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和书写艺术,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写作社团则为学生提供了创作实践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和思维创新能力。

举办语文主题活动:举办 “书香校园” 读书节活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经典书籍,并开展读书分享会、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在读书分享会上,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锻炼了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故事大王比赛中,学生通过讲述故事,提升了语言组织和表演能力,同时在阅读和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文化内容,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四)加强阅读指导,拓宽知识视野

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阅读书目。对于低年级学生,推荐图文并茂的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卫不可以》等,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兴趣;中年级学生可阅读一些经典童话和儿童小说,如《夏洛的网》《小王子》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理解能力;高年级学生则可阅读经典文学名著的简写版,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指导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浏览等。精读时,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略读时,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浏览则用于查找特定信息。通过指导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四、结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挖掘教材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以及加强阅读指导等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更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将核心素养培养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温儒敏。语文素养如何养成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3] 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